论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5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25-43页 |
2.1.1 关于陆港的文献综述 | 第25-31页 |
2.1.2 陆港对地区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31-43页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43-56页 |
2.2.1 陆港建设相关理论 | 第43-48页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48-52页 |
2.2.3 点—轴开发理论 | 第52-55页 |
2.2.4 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 | 第55-5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陆港效应的实现途径的理论解释 | 第57-71页 |
3.1 陆港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的路径 | 第57-61页 |
3.1.1 宏观实现途径 | 第57-59页 |
3.1.2 微观实现路径 | 第59-60页 |
3.1.3 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反馈作用 | 第60-61页 |
3.2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 | 第61-66页 |
3.2.1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 | 第61-64页 |
3.2.2 陆港的空间溢出效应 | 第64-66页 |
3.3 陆港与贸易、聚集经济的关联性 | 第66-70页 |
3.3.1 陆港与贸易 | 第66-69页 |
3.3.3 陆港与聚集经济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我国西北陆港发展现状及动因分析 | 第71-103页 |
4.1 全球范围内陆港发展概况 | 第71-79页 |
4.1.1 国外陆港发展状况 | 第71-75页 |
4.1.2 国内陆港发展状况 | 第75-79页 |
4.2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陆港发展概况 | 第79-84页 |
4.3 西安陆港发展概况 | 第84-90页 |
4.3.1 西安内陆港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功能 | 第84-86页 |
4.3.2 新形势下西安内陆港的发展模式 | 第86-90页 |
4.4 西北陆港形成动因 | 第90-98页 |
4.4.1 提升内陆地区开放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 第91-92页 |
4.4.2 西北地区地方政府和沿海港口博弈利益的产物 | 第92-97页 |
4.4.3 海关主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践的产物 | 第97-98页 |
4.5 陆港对亚欧大陆桥的影响效应 | 第98-102页 |
4.5.1 新亚欧大陆桥的基本现状 | 第98-99页 |
4.5.2 陆港建设对新亚欧大陆桥存在的影响 | 第99-10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西北陆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动态关联性分析 | 第103-120页 |
5.1 西北陆港贸易吞吐量的变化趋势 | 第103-105页 |
5.2 西北陆港与区域贸易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分析 | 第105-111页 |
5.2.1 西北陆港规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贸易额的平稳性检验 | 第105-106页 |
5.2.2 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 | 第106-109页 |
5.2.3 协整关系检验 | 第109-110页 |
5.2.4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110-111页 |
5.3 西北陆港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量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 第111-118页 |
5.3.1 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 第112-113页 |
5.3.2 变量一般性分析 | 第113-114页 |
5.3.3 模型估计结果 | 第114-117页 |
5.3.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7-11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西北陆港建设与区域贸易促进作用的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 第120-140页 |
6.1 西北陆港对区域贸易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120-123页 |
6.1.1 西北陆港对西北内陆城市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1.2 陆港加强陆海联动,促进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的良性互动 | 第122-123页 |
6.1.3 陆港对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系统的影响 | 第123页 |
6.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情况概述 | 第123-136页 |
6.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功能分区 | 第123-125页 |
6.2.2 中国——中亚五国贸易现状 | 第125-134页 |
6.2.3 贸易潜力分析 | 第134-136页 |
6.3 基于引力模型陆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促进作用分析 | 第136-139页 |
6.3.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形式 | 第136页 |
6.3.2 陆港对区域贸易促进作用测算 | 第136-137页 |
6.3.3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137-138页 |
6.3.4 实证结论 | 第138-13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7章 西北陆港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建议 | 第140-156页 |
7.1 顶层设计上加强对我国陆港的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 第140-144页 |
7.1.1 秉持“大物流”理念,设立西北陆港的综合协调机构 | 第140-142页 |
7.1.2 加大对西北陆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142-143页 |
7.1.3 简化相关审批程序,加强对陆港建设的政策倾斜 | 第143-144页 |
7.2 差异化定位西北五省区陆港发展战略 | 第144-149页 |
7.2.1 陕西省西安陆港的发展定位 | 第144-145页 |
7.2.2 新疆相关陆港的战略定位 | 第145-147页 |
7.2.3 甘肃兰州陆港战略定位 | 第147-148页 |
7.2.4 宁夏和青海相关陆港战略定位 | 第148-149页 |
7.3 突破铁路建设瓶颈,加快陆港配套设施建设 | 第149-152页 |
7.4 加强陆港与海港联动,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等协同发展 | 第152-154页 |
7.5 综合多措并举,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增长 | 第154-15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8章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