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分析 | 第15-20页 |
一 传播主体——多种类型账号的集聚 | 第15-17页 |
二 传播内容——多媒体信息的交叉 | 第17-18页 |
三 传播受众——主体能动地位的凸显 | 第18页 |
四 传播方式——多种传播模式的融合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学解读 | 第20-26页 |
一 “议程设置”理论的重构 | 第20-22页 |
二 “意见领袖”理论的强化 | 第22-24页 |
三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消解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 | 第26-38页 |
第一节 案例选取——2016年中国微信500强 2 月月度报告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微信公众号的形象传播 | 第27-30页 |
一 注册信息标识状态 | 第27-29页 |
二 自定义菜单设置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 | 第30-34页 |
一 信息推送内容与形式 | 第31-33页 |
二 信息推送时段与频率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微信公众号的受众互动机制 | 第34-38页 |
一 客服、留言互动 | 第34-36页 |
二 社区互动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对比分析 | 第38-44页 |
一 样本选取 | 第38-39页 |
二 样本对比分析 | 第39-44页 |
第二节 形象传播方面的问题 | 第44-46页 |
一 公众号缺乏品牌形象设计 | 第44-45页 |
二 公众号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信息推送方面的问题 | 第46-49页 |
一 推送时间、数量存在差异 | 第46-47页 |
二 信息形式单一,原创内容缺乏 | 第47-49页 |
第四节 受众互动方面的问题 | 第49-50页 |
一 运营者与受众之间有限互动 | 第49页 |
二 受众与受众之间缺乏互动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 第50-61页 |
第一节 深化推广:从平面化到立体化 | 第50-52页 |
一 规范平台设计,强化“首因效应” | 第50-51页 |
二 多渠道宣传推广,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 第51页 |
三 拓展平台应用,打造信息传播矩阵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精准传播:从碎片化到颗粒化 | 第52-56页 |
一 精准细分用户,实现颗粒传播 | 第52-53页 |
二 掌握推送技巧,增强用户黏性 | 第53-54页 |
三 PGC+UGC,提升原创动力 | 第54-56页 |
第三节 有效互动:从边缘化到中心化 | 第56-58页 |
一 由单一传播变为交互式传播 | 第56-58页 |
二 由一对一交流变为社区互动 | 第58页 |
第四节 创新管理:从扁平化到垂直化 | 第58-61页 |
一 建立专业化的运营团队 | 第58-59页 |
二 构建传播效果考核系统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