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外方面 | 第11-12页 |
2. 国内方面 | 第12-15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智能手机 | 第16页 |
2. 依赖症 | 第16页 |
3. 手机依赖 | 第16-17页 |
(五)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 问卷调查法 | 第18-20页 |
2. 观察法 | 第20页 |
3. 访谈法 | 第20-21页 |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 第21-28页 |
(一)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拥有率 | 第21-22页 |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 | 第22-23页 |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场合 | 第23-24页 |
(四)大学生对手机的心理感受 | 第24-25页 |
(五)大学生使用的手机软件及利用手机从事的活动 | 第25-28页 |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产生原因 | 第28-46页 |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环境因素 | 第28-38页 |
1. 社会环境 | 第28-29页 |
2. 虚拟环境 | 第29-36页 |
3. 学校环境 | 第36-37页 |
4. 家庭环境 | 第37-38页 |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个人原因 | 第38-46页 |
1. 个人需求 | 第38-43页 |
2. 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 | 第43页 |
3. 从众心理 | 第43-44页 |
4. 个人理想与目标的缺乏 | 第44-46页 |
四、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46-58页 |
(一)积极影响 | 第46-51页 |
1. 学习方面 | 第46-48页 |
2. 生活方面 | 第48-50页 |
3. 心理方面 | 第50-51页 |
4. 身体方面 | 第51页 |
(二)消极影响 | 第51-58页 |
1. 学习方面 | 第51-53页 |
2. 生活方面 | 第53-54页 |
3. 心理方面 | 第54-56页 |
4. 身体方面 | 第56-58页 |
五、讨论与总结 | 第58-6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1. 大学生总体上都有手机依赖现象 | 第58页 |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多是个人需求的驱使 | 第58-59页 |
3. 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中的冲突较大 | 第59-60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65-70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