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 马基雅维里主义研究概述第13-17页
        1.1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概念第13页
        1.2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差异研究第13-14页
        1.3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4-16页
        1.4 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测量第16-17页
    2 社交焦虑研究概述第17-20页
        2.1 社交焦虑的概念第17页
        2.2 社交焦虑的差异研究第17-18页
        2.3 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8-19页
        2.4 社交焦虑的测量第19-20页
    3 孤独感研究概述第20-22页
        3.1 孤独感的概念第20页
        3.2 孤独感的差异研究第20-21页
        3.3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1-22页
        3.4 孤独感的测量第22页
    4 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第22-25页
        4.1 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第22-23页
        4.2 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第23-24页
        4.3 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第24-25页
第二部分 总体研究设计第25-29页
    1 问题提出第25-26页
        1.1 已有研究不足第25页
        1.2 问题提出第25-26页
    2 研究目的第26页
    3 研究意义第26-27页
        3.1 理论意义第26页
        3.2 实践意义第26-27页
    4 研究假设第27页
    5 概念界定第27-28页
    6 总体研究思路第28-29页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与结果第29-45页
    研究一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发展特征第29-35页
        1 研究目的第29页
        2 研究假设第29页
        3 研究方法第29-30页
            3.1 研究对象第29-30页
            3.2 研究工具第30页
            3.3 施测过程第30页
            3.4 数据处理第30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4.1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总体状况分析第30-31页
            4.2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性别差异分析第31-32页
            4.3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年级差异分析第32页
            4.4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是否独生差异分析第32-33页
            4.5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差异分析第33-35页
    研究二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关系第35-45页
        1 研究目的第35页
        2 研究假设第35页
        3 研究方法第35-37页
            3.1 研究对象第35页
            3.2 研究工具第35-36页
            3.3 施测过程第36页
            3.4 数据处理第36-37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7-45页
            4.1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特征分析第37-39页
            4.2 小学生孤独感的特征分析第39-41页
            4.3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41-42页
            4.4 社交焦虑在马基雅维里主义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第42-45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45-55页
    1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特征分析第45-47页
        1.1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总体状况第45页
        1.2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第45-46页
        1.3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是否独生差异分析第46-47页
        1.4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差异分析第47页
    2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特征分析第47-49页
        2.1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状况分析第47-48页
        2.2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第48页
        2.3 小学生社交焦虑的独生子女和班干部差异分析第48-49页
    3 小学生孤独感的特征分析第49-51页
        3.1 小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分析第49页
        3.2 小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第49-50页
        3.3 小学生孤独感的独生子女和班干部差异分析第50-51页
    4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51-52页
        4.1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第51页
        4.2 小学生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51-52页
        4.3 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52页
    5 小学生社交焦虑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52-55页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第55-59页
    1 培养健康的权谋意识第55-56页
        1.1 家长适时引导,以身作则第55-56页
        1.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第56页
    2 鼓励交往,预防和缓解社交焦虑,提升社交水平第56-57页
    3 丰富生活,培养兴趣,预防和降低孤独感第57-58页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第58-59页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1 研究结论第59-60页
    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附录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伴性别对合作游戏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证据
下一篇:消防官兵职业压力、自我同情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