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机理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20页
        1.2.1 富余产能与产能过剩概念的逻辑关系第14-15页
        1.2.2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5-17页
        1.2.3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机理和效应分析第17-18页
        1.2.4 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2-23页
        1.4.1 论文的创新点第22页
        1.4.2 论文的不足第22-23页
第2章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基本测算第23-28页
    2.1 产能富余程度的测算方法第23-24页
    2.2 山西省产能富余程度的测算与分析第24-28页
        2.2.1 山西省八大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测算第24-26页
        2.2.2 山西省富余产能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第26-28页
第3章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机理研究第28-38页
    3.1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驱动因素第28-32页
        3.1.1 开拓海外市场第28-29页
        3.1.2 获得先进技术和经验第29-30页
        3.1.3 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第30-31页
        3.1.4 利用东道国优质资源第31-32页
    3.2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模式选择第32-36页
        3.2.1 基于目标市场的梯度转移第32-34页
        3.2.2 基于产业链的对外转移第34页
        3.2.3 基于实现途径的要素转移第34-36页
    3.3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政府推动机理第36-38页
第4章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第38-48页
    4.1 拉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定性分析第38-42页
        4.1.1 促进贸易和投资规模的扩大第38-40页
        4.1.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40-41页
        4.1.3 提高富余产能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第41-42页
    4.2 拉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42-48页
        4.2.1 数据的选取与来源第42-43页
        4.2.2 模型的构建第43页
        4.2.3 模型的检验与估计第43-47页
        4.2.4 实证结论分析第47-48页
第5章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困境第48-53页
    5.1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风险认知不足第48-50页
        5.1.1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滞后的负面影响第48-49页
        5.1.2 富余产能对外转移过快隐藏的风险第49-50页
    5.2 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第50-53页
        5.2.1 企业缺乏自主对外合作的开放观念第50-51页
        5.2.2 推动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高质量人才匮乏第51-52页
        5.2.3 企业“走出去”面临投融资难的困境第52-53页
第6章 促进山西省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对策建议第53-57页
    6.1 强调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适度原则第53页
    6.2 创新技术,变“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第53-54页
    6.3 加大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第54页
    6.4 科学选择富余产能对外转移模式第54-55页
    6.5 推进富余产能园区对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第55-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1、结论第57页
    2、展望第57-58页
附录第58-60页
    附录一 2009-2014 年山西省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第58页
    附录二 2009-2014 年山西省总体投资规模第58-59页
    附录三 2009-2014 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集群的拥挤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居民资产不平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