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2 流行文化相关概念的阐释 | 第13-19页 |
2.1 流行文化的概念 | 第13页 |
2.2 流行文化的内容 | 第13-16页 |
2.2.1 时装 | 第13-14页 |
2.2.2 流行饮食 | 第14页 |
2.2.3 流行文学 | 第14-15页 |
2.2.4 流行音乐 | 第15-16页 |
2.2.5 大众媒体 | 第16页 |
2.3 流行文化的特点 | 第16-19页 |
2.3.1 时间性 | 第16-17页 |
2.3.2 消费性 | 第17页 |
2.3.3 娱乐性 | 第17-18页 |
2.3.4 参与群体的大众性 | 第18-19页 |
3 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19-31页 |
3.1 调查问卷的对象 | 第19页 |
3.2 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情况分析 | 第19-28页 |
3.2.1 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了解状况 | 第19-21页 |
3.2.2 大学生了解流行文化的途径 | 第21-22页 |
3.2.3 大学生接受流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调查分析 | 第22-28页 |
3.3 大学生接受流行文化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3.1 流行文化的特点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 | 第28-29页 |
3.3.2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流行文化的传播 | 第29页 |
3.3.3 社会环境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29-30页 |
3.3.4 校园文化为流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 第30-31页 |
4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 第31-39页 |
4.1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冲击 | 第31-34页 |
4.1.1 大学生职业目标趋于功利化 | 第31-32页 |
4.1.2 大学生职业竞争力降低 | 第32-33页 |
4.1.3 大学生职业责任感缺失 | 第33-34页 |
4.2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冲击 | 第34-36页 |
4.2.1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 | 第34-35页 |
4.2.2 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淡 | 第35页 |
4.2.3 大学生道德行为以实用性为准 | 第35-36页 |
4.3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冲击 | 第36-39页 |
4.3.1 大学生消费对象的庸俗化 | 第36页 |
4.3.2 大学生消费行为不理性 | 第36-39页 |
5 引导流行文化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 第39-47页 |
5.1 政府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第39-40页 |
5.1.1 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 第39页 |
5.1.2 改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 第39-40页 |
5.2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流行文化健康发展 | 第40-42页 |
5.2.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 | 第40-41页 |
5.2.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流行文化的价值取向 | 第41页 |
5.2.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流行文化的文化底蕴 | 第41-42页 |
5.3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 第42-44页 |
5.3.1 引导和完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 第42-43页 |
5.3.2 规范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 第43页 |
5.3.3 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 | 第43-44页 |
5.4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 第44-47页 |
5.4.1 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 | 第44-45页 |
5.4.2 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 第45页 |
5.4.3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