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页 |
三、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2-18页 |
一、关于价值 | 第12-13页 |
(一)价值的含义 | 第12页 |
(二)价值的基本特征 | 第12-13页 |
二、关于价值观 | 第13-14页 |
(一)价值观的含义 | 第13页 |
(二)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三、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 第14页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 | 第14页 |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界定 | 第14页 |
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 第14-18页 |
(一)多元性 | 第14-15页 |
(二)现实性 | 第15-16页 |
(三)不稳定性 | 第16-17页 |
(四)可塑性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 第18-23页 |
一、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 第18-20页 |
(一)政治态度上积极向上 | 第18页 |
(二)道德上认识水平普遍提高 | 第18-19页 |
(三)人生价值上注重奉献,合理索取 | 第19页 |
(四)学习意识日渐增强 | 第19页 |
(五)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 | 第19-20页 |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增强 | 第20页 |
(二)社会理想缺失,理想过分注重实际 | 第20-21页 |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 第21页 |
(四)学习、择业观上呈现功利化、世俗化倾向 | 第21页 |
(五)金钱观遭遇困境,拜金主义有一定市场 | 第21-22页 |
(六)节约意识差,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成因 | 第23-31页 |
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一)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诱使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抬头 | 第23页 |
(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淡化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 第23-24页 |
(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容易使当代大学生滋生拜金主义思想 | 第24页 |
(四)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带来的浪费现象使得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淡化 | 第24页 |
二、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 第24页 |
三、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侵蚀 | 第24-25页 |
四、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 | 第25页 |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第25-27页 |
(一)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 第25-26页 |
(二)德育教育不到位 | 第26页 |
(三)高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 第26页 |
(四)高校全面育人的合力机制没有形成 | 第26-27页 |
六、家庭德育缺乏影响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第27-28页 |
(一)父母不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发展 | 第27页 |
(二)父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 第27页 |
(三)子女家庭地位地过分提升 | 第27-28页 |
(四)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 第28页 |
七、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 第28-29页 |
八、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一)心理发育不够成熟 | 第29页 |
(二)生活经验不足 | 第29-30页 |
(三)自我意识过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 第31-40页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 第31-33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 | 第31-32页 |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题 | 第32页 |
(三)坚持时代精神,弘扬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 | 第32页 |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夯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 第32-33页 |
二、优化社会大环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提供良好氛围 | 第33-34页 |
(一)积极创造繁荣、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 | 第33页 |
(二)积极打造稳定、民主、清明的社会政治环境 | 第33-34页 |
(三)积极营造文明、先进的文化环境 | 第34页 |
三、发挥高校价值观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34-35页 |
(一)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 | 第34页 |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第34-35页 |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 第35页 |
(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挥高校教师榜样作用 | 第35页 |
四、优化家庭小环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 第35-37页 |
(一)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 第36页 |
(二)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36页 |
(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 第36-37页 |
五、净化网络环境,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 | 第37-38页 |
(一)政府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 第37页 |
(二)网络经营商或网络管理者严把网络环境维护关 | 第37页 |
(三)突出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抢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据点 | 第37-38页 |
六、发挥当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 第38-40页 |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 第38页 |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实践检验自身价值观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