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7页 |
1.1 超分子化学简介 | 第9-10页 |
1.2 超分子结构的性质与功能 | 第10-17页 |
1.2.1 离子识别探针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主客体化学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3 模拟酶催化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 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 第17-24页 |
1.4 基于铜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模拟酶催化研究 | 第24-26页 |
1.5 设计思想与工作内容 | 第26-27页 |
2 基于铜金属的单核配合物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7-40页 |
2.1 概述 | 第27-28页 |
2.2 配体合成路线 | 第2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8-29页 |
2.3.2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4.1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31-32页 |
2.4.2 光敏剂荧光素淬灭性质研究 | 第32-33页 |
2.4.3 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 | 第33-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基于铜金属的多核配合物的组装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0-61页 |
3.1 概述 | 第40-41页 |
3.2 配体合成路线 | 第4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1-47页 |
3.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1-42页 |
3.3.2 配体L~2和配合物Cu-L~2的合成与表征 | 第42-45页 |
3.3.3 配体L~3和配合物Cu-L~3合成与表征 | 第45-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60页 |
3.4.1 Cu-L~2的电化学性质测试和荧光淬灭性质测试 | 第47-48页 |
3.4.2 Cu-L~2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 | 第48-51页 |
3.4.3 Cu-L~3的电化学性质测试和荧光淬灭性质测试 | 第51-52页 |
3.4.4 Cu-L~3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 | 第52-56页 |
3.4.5 Cu-L~3铜大环分别对荧光素和ATP主客体包合的研究 | 第56-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A 晶体数据参数表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