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第11-12页
        1.1.1 问题的提出和依据第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1 理论基础第14-15页
        1.3.2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案例描述第18-22页
    2.1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要背景第18页
    2.2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引才过程第18-20页
    2.3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要措施第20-21页
        2.3.1 理顺招才引智工作机制第20页
        2.3.2 积极搭建招才引智宣传推介平台第20页
        2.3.3 严格招引人才的考核管理第20-21页
        2.3.4 提供全方位专项保障第21页
        2.3.5 依法依规全程监督第21页
    2.4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成果第21-22页
第三章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环境分析第22-29页
    3.1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势第22-24页
        3.1.1 交通便利第22页
        3.1.2 经济活跃第22-23页
        3.1.3 科研院所众多第23页
        3.1.4 人才总量相对较大第23-24页
    3.2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劣势第24-25页
        3.2.1 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24页
        3.2.2 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第24页
        3.2.3 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不足第24-25页
        3.2.4 城市品位不高第25页
    3.3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机遇第25-26页
    3.4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挑战第26-29页
第四章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分析第29-34页
    4.1 生活保障政策分析第29-31页
        4.1.1 协议待遇第29页
        4.1.2 政府补贴第29-31页
        4.1.3 其他生活保障优惠第31页
    4.2 人事服务政策分析第31-32页
        4.2.1 编制管理第31页
        4.2.2职称评定第31-32页
    4.3 创新创业政策分析第32-34页
        4.3.1 创业扶持政策第32页
        4.3.2 创新载体自助政策第32-34页
第五章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 宣传因素分析第34-39页
    5.1 宣传渠道分析第34-35页
        5.1.1 自有渠道宣传第34页
        5.1.2 网络渠道宣传第34-35页
        5.1.3 线下渠道宣传第35页
    5.2 宣传方式分析第35-39页
        5.2.1 人才宣传工作理念转变第35-37页
        5.2.2 人才宣传工作方式创新第37-39页
第六章 南充市“嘉陵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启示第39-44页
    6.1 明确政府在引才过程中的职能作用第39-40页
        6.1.1 确定政府的角色定位第39-40页
        6.1.2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第40页
    6.2 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第40-42页
        6.2.1 根据地方实际确定可行的引进对象范围第40-41页
        6.2.2 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确定引进人才的重点领域第41页
        6.2.3 根据地方人才容纳量确定引进人才方式第41页
        6.2.4 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和地方特色采用多种优惠政策第41-42页
    6.3 强化吸引及激励人才的环境建设第42-44页
        6.3.1 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第42-43页
        6.3.2 引入全新的人才激励理论第43-44页
第七章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北京市微观调查数据
下一篇:包头稀土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