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引言第17-25页
        1.1.1 高层建筑的举例概述第17-21页
        1.1.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概念的提出第21-23页
        1.1.3 钢框架-混凝土混合结构第23-25页
    1.2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法的叙述第25-28页
        1.2.1 Pushover法的发展历程第25-27页
        1.2.2 Pushover分析法的计算步骤与优缺点第27-28页
    1.3 本文研究分析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8-30页
        1.3.1 本文研究分析的目的第28页
        1.3.2 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第30-40页
    2.1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特点第30-33页
    2.2 钢管混凝土构件三大理论第33-34页
        2.2.1 统一理论的提出第33页
        2.2.2 折算等效理论和叠加理论第33-34页
    2.3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下的性能第34-35页
    2.4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下的强度和刚度第35-36页
    2.5 有限元分析法第36-39页
        2.5.1 有限元分析法简介第36-37页
        2.5.2 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简介第37-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静力学弹塑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40-54页
    3.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第40-41页
    3.2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应用第41-42页
    3.3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42-50页
        3.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两个前提条件第42-43页
        3.3.2 侧向加荷方式的确定第43-46页
        3.3.3 荷载的控制方法第46-48页
        3.3.4 结构性能控制点和目标位移的求解方法第48-50页
    3.4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第50-53页
        3.4.1 能力谱方法第50-52页
        3.4.2 目标位移法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模型实例分析第54-83页
    4.1 模型的选取第54-55页
    4.2 模型结构的模态化分析第55-57页
    4.3 模型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第57-62页
    4.4 模型结构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62-68页
        4.4.1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第63-65页
        4.4.2 时程分析结构模型的选取第65-66页
        4.4.3 多自由度下的结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66-68页
    4.5 模型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68-82页
        4.5.1 塑性铰的定义与设置第69-70页
        4.5.2 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第70页
        4.5.3 X方向多遇地震下(小震)的结构分析第70-74页
        4.5.4 X方向罕遇地震下 (大震) 的结构分析第74-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84页
    5.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涂层厚度对钢框架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火灾数值模拟及疏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