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不同涂层厚度对钢框架整体性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9页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9-22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1.3.1 研究目的第22-23页
        1.3.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3 主要方法第24页
    1.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建筑钢结构防火涂料分类及优选方法第25-38页
    2.1 建筑钢结构的火灾防治保护方法第25-29页
        2.1.1 截流法第25-26页
        2.1.2 疏导法第26-27页
        2.1.3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第27-29页
    2.2 建筑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分类第29-32页
        2.2.1 超薄型建筑钢结构防火涂料第30-31页
        2.2.2 薄型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第31-32页
    2.3 钢结构防火涂料在高温(火灾)过程中的分析研究第32-35页
        2.3.1 防火涂料在火场中的破坏形式第32-34页
        2.3.2 提高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措施第34页
        2.3.3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趋势第34-35页
    2.4 防火涂料的使用时的具体注意事项和施工要点第35-37页
        2.4.1 钢结构防火涂料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第35-36页
        2.4.2 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措施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高温条件下钢结构的力学性能及涂层厚度的影响第38-50页
    3.1 结构钢在高温下的材料特性第38-40页
        3.1.1 热膨胀系数第38-39页
        3.1.2 热传导系数第39页
        3.1.3 比热容第39-40页
        3.1.4 密度第40页
    3.2 高温(火灾)条件下温度场的传热方式第40-43页
        3.2.1 钢构件内部的热传导第40-41页
        3.2.2 钢构件与空气间的热辐射第41-42页
        3.2.3 钢构件与空气间的热对流第42-43页
    3.3 高温(火灾)条件下钢框架升温计算分析第43-49页
        3.3.1 高温(火灾)条件下标准升温曲线第43-45页
        3.3.2 有防火涂层时钢构件的升温计算第45-46页
        3.3.3 有轻质保护层的计算方法第46页
        3.3.4 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第46-48页
        3.3.5 钢结构防火保护涂层施用厚度的调整计算方法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防火涂层对火灾下框架梁耐火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0-79页
    4.1 高温条件下的钢框架抗火性能的有限元程序分析第50-51页
        4.1.1 有限元理论方法介绍第50页
        4.1.2 单元介绍第50-51页
        4.1.3 ANSYS面面接触分析过程第51页
    4.2 本文的研究对象第51-53页
    4.3 钢框架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工况第53-58页
        4.3.1 钢框架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3-57页
        4.3.2 结构计算工况第57-58页
    4.4 相同的涂层厚度对钢框架结构的影响第58-69页
        4.4.1 钢框架结构应力云图和竖向位移云图第58-65页
        4.4.2 各工况下框架结构的应力挠度变化第65-67页
        4.4.3 框架结构应力、位移随涂层厚度变化的比较第67-69页
    4.5 钢框架在使用不同厚度防火涂料对于结构的影响第69-74页
        4.5.1 钢框架结构应力云图和竖向位移云图第70-72页
        4.5.2 框架结构的应力挠度变化第72-73页
        4.5.3 框架结构应力、位移随涂层厚度变化的比较第73-74页
    4.6 高温(火灾)条件下钢框架结构的温度场分析第74-75页
    4.7 涂层脱落与完好涂层间的关系分析第75-77页
    4.8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规则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和扭转效应分析
下一篇: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