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8-9页 |
(二)教育观察法 | 第9页 |
(三)访谈法 | 第9页 |
三、IRF话语分析理论简介 | 第9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基于IRF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初中生物教师语言的分析 | 第12-20页 |
一、语言结构要素分析 | 第12-16页 |
(一)三元语言结构 | 第12-15页 |
(二)非三元语言结构 | 第15-16页 |
二、语言单元分析 | 第16-18页 |
三、语言模式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对初中生物教师语言提升的实践研究 | 第20-23页 |
一、实践对象 | 第20页 |
二、教师语言考察量表和学生应答及行为考察量表的编制 | 第20-21页 |
(一)教师语言考察量表 | 第20-21页 |
(二)学生应答及行为考察量表 | 第21页 |
三、实践设计 | 第21-23页 |
(一)实践准备工作 | 第21页 |
(二)实践过程 | 第21-22页 |
(三)实践所获得数据的分析及总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教师语言分析对初中生物教师语言提升实践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第23-32页 |
一、对实践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比较 | 第23-29页 |
(一)教师语言结构数据对比 | 第23-25页 |
(二)教师语言单元和语言模式数据对比 | 第25-27页 |
(三)教师语言的提问类型及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复习策略的数据对比 | 第27-28页 |
(四)教师语言的反馈的数据对比 | 第28-29页 |
二、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答及行为的比较 | 第29-31页 |
(一)学生应答的数据对比 | 第29-30页 |
(二)学生行为的数据对比 | 第30-31页 |
三、结论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反思及建议 | 第32-34页 |
一、本研究的一些反思 | 第32-33页 |
(一)自身因素 | 第32页 |
(二)教师因素 | 第32页 |
(三)学生因素 | 第32-33页 |
二、本研究提出的一些建议 | 第33-34页 |
(一)对教师的一些建议 | 第33页 |
(二)对相关教育部门的一些建议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附录1 教师语言考察量表 | 第35-37页 |
附录2 学生应答及行为考察量表 | 第37-38页 |
附录3 关于改善教学语言使用策略后的授课教学语言效果的访谈提纲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