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配水器中调节阀的概述 | 第14-17页 |
1.3.1 调节阀的分类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4 冲蚀磨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调节阀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流场几何模型建模 | 第21-23页 |
2.3 流场计算域网格划分 | 第23-29页 |
2.3.1 整体网格划分策略 | 第24-28页 |
2.3.2 近壁面网格处理策略 | 第28-29页 |
2.4 流场的湍流模型选择 | 第29-31页 |
2.5 流场的边界条件选取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调节阀阀芯形面的设计与优化 | 第33-5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调节阀阀芯的形面计算和绘制 | 第33-39页 |
3.2.1 调节阀阀芯的直线流量特性 | 第33-34页 |
3.2.2 阀芯形面的相关计算 | 第34-36页 |
3.2.3 阀芯形面的绘制 | 第36-39页 |
3.3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数值模拟 | 第39-46页 |
3.3.1 动态网格模型 | 第39-40页 |
3.3.2 动态网格参数设定 | 第40-41页 |
3.3.3 调节阀阀芯形面的建模 | 第41-42页 |
3.3.4 调节阀流量特性曲线的分析 | 第42-46页 |
3.4 调节阀阀芯形面的优化设计 | 第46-56页 |
3.4.1 调节阀阀芯形面的参数化 | 第48页 |
3.4.2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48-49页 |
3.4.3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3.4.4 ISIGHT与UG、ICEM、FLUENT的集成 | 第52-54页 |
3.4.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仿红柳抗冲蚀阀芯的设计和优化 | 第57-7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红柳的抗冲蚀生物模型 | 第57-59页 |
4.3 仿生结构的设计 | 第59-62页 |
4.4 冲蚀磨损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4.5 仿生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63-71页 |
4.5.1 离散相模型 | 第64页 |
4.5.2 仿生型抗冲蚀结构的流场模型建立 | 第64-68页 |
4.5.3 流固耦合参数的设定 | 第68-69页 |
4.5.4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69-71页 |
4.6 仿生型抗冲蚀结构参数的优化 | 第71-76页 |
4.6.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4.6.2 基于ISIGHT的试验设计 | 第73-74页 |
4.6.3 基于ISIGHT的优化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调节阀动态特性分析 | 第77-99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调节阀在运动过程中的仿真模拟分析 | 第77-86页 |
5.2.1 调节阀在关闭过程中的受力趋势分析 | 第78-80页 |
5.2.2 调节阀在开启过程中的受力趋势分析 | 第80-82页 |
5.2.3 调节阀运动过程中阀芯的受力对比分析 | 第82-86页 |
5.3 仿生型平衡静压的阀门设计 | 第86-90页 |
5.3.1 深海鱼类生物模型的分析 | 第86-87页 |
5.3.2 仿生结构的设计 | 第87-88页 |
5.3.3 仿生型平衡阀门的受力分析 | 第88-90页 |
5.4 控制系统建模 | 第90-94页 |
5.5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94-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