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 第24-55页 |
2.1 装备制造业的分类及特征 | 第24-26页 |
2.1.1 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 第24-25页 |
2.1.2 装备制造业的特征 | 第25-26页 |
2.2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状况 | 第26-42页 |
2.2.1 产业规模现状 | 第27-28页 |
2.2.2 产业效益现状 | 第28-32页 |
2.2.3 产业发展阶段现状 | 第32-42页 |
2.3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42-55页 |
2.3.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42-44页 |
2.3.2 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44-46页 |
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46-48页 |
2.3.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48-50页 |
2.3.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50-52页 |
2.3.6 通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分析 | 第52-55页 |
第三章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测度与分析 | 第55-72页 |
3.1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构建 | 第55-59页 |
3.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55页 |
3.1.2 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方法选择 | 第55-58页 |
3.1.3 自主创新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8-59页 |
3.2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分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59-70页 |
3.2.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0-62页 |
3.2.2 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2-63页 |
3.2.3 专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3-65页 |
3.2.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5-67页 |
3.2.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7-68页 |
3.2.6 通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分析 | 第68-70页 |
3.3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分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 第70-72页 |
第四章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晌因素分析 | 第72-91页 |
4.1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测度变量 | 第72-76页 |
4.1.1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4页 |
4.1.2 测度变量的选取 | 第74-76页 |
4.1.3 方法简介 | 第76页 |
4.2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测定 | 第76-84页 |
4.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76-83页 |
4.2.2 数据的协整关系检验 | 第83-84页 |
4.2.3 回归结果 | 第84页 |
4.3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91页 |
4.3.1 行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86页 |
4.3.2 影响因素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 第86-91页 |
第五章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 | 第91-96页 |
5.1 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有效产出 | 第91-93页 |
5.1.1 加大研发资本的投入强度 | 第91页 |
5.1.2 切实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 第91-93页 |
5.2 加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 | 第93-96页 |
5.2.1 政府引导合理扩大企业规模 | 第93页 |
5.2.2 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 第93-94页 |
5.2.3 完善创新成果保护机制 | 第94-95页 |
5.2.4 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95-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研究结论 | 第96-97页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1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