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食物权的性质及其法律保护 | 第11-18页 |
一、食物权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一) 食物权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 实现食物权的障碍 | 第12-13页 |
二、食物权的法律保护 | 第13-15页 |
(一) 食物权的法律渊源 | 第13-14页 |
(二) 食物权的法律义务 | 第14-15页 |
三、食物权的性质 | 第15-18页 |
(一) 食物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 第15-16页 |
(二) 食物权作为国际习惯法所保护的权利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的关联性 | 第18-25页 |
一、食物权的贸易意蕴与贸易自由化的食物权意蕴 | 第18-19页 |
(一) 食物权的贸易意蕴 | 第18页 |
(二) 贸易自由化的食物权意蕴 | 第18-19页 |
二、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的物质关联性 | 第19-23页 |
(一) 贸易自由化对食物权保护的积极影响 | 第19-20页 |
(二) 贸易自由化对食物权保护的消极影响 | 第20-23页 |
三、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的制度关联性 | 第23-25页 |
(一)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的共同性 | 第23-24页 |
(二)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的分立性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关系的制度性紧张 | 第25-35页 |
一、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紧张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 多边贸易体制的新自由主义转向 | 第25-27页 |
(二) 条约制定的实力导向性 | 第27-28页 |
二、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关系制度性紧张的表现 | 第28-33页 |
(一) 《农业协定》与食物权保护 | 第28-31页 |
(二) 粮食援助与食物权保护 | 第31-32页 |
(三)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与食物权保护 | 第32-33页 |
三、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关系制度性紧张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一) 压缩国家保护食物权的政策空间 | 第33-34页 |
(二) 阻碍发展中国家农民的食物权保护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的制度性整合 | 第35-42页 |
一、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整合的前提 | 第35-37页 |
(一) 多边贸易体制内在逻辑的变动 | 第35-36页 |
(二) 重新定位食物权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功能 | 第36-37页 |
二、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整合的原则 | 第37-38页 |
(一) 坚持自由贸易原则 | 第37页 |
(二) 坚持平等贸易原则 | 第37-38页 |
(三) 坚持公平贸易原则 | 第38页 |
三、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整合的建议 | 第38-40页 |
(一)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整合的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二) 贸易自由化与食物权保护制度性整合的法律建议 | 第39-40页 |
四、《农业协定》的改革与食物权保护 | 第40-42页 |
(一) 市场准入 | 第40页 |
(二) 国内支持 | 第40-41页 |
(三) 出口补贴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食物权保护的影响与应对 | 第42-47页 |
一、我国食物权保护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一) 获取食物的可能性 | 第42页 |
(二) 获取食物的适足性 | 第42-43页 |
(三) 获取食物的持久性 | 第43页 |
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食物权保护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一)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食物权保护的积极影响 | 第43-44页 |
(二)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食物权保护的消极影响 | 第44页 |
三、贸易自由化与改进我国食物权保护的措施建议 | 第44-47页 |
(一) 贸易自由化与改进我国食物权保护的国内层面建议 | 第44-46页 |
(二) 贸易自由化与改进我国食物权保护的国际层面建议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谢辞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