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22-3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22-23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23-30页 |
1.2.1 模块化光伏并网系统结构的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1.2.2 三电平光伏逆变器的研究意义 | 第26-29页 |
1.2.3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1.3.1 模块化光伏并网系统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1.3.2 三电平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2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与控制 | 第35-45页 |
2.1 拓扑结构 | 第35-37页 |
2.2 工作模式 | 第37页 |
2.3 效率优化方案 | 第37-39页 |
2.4 控制结构 | 第39-42页 |
2.5 热点问题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序环流建模与分析 | 第45-57页 |
3.1 环流的定义 | 第45-46页 |
3.2 三电平零序环流的环路分析 | 第46-49页 |
3.3 三电平零序环流的建模与分类 | 第49-53页 |
3.3.1 三电平零序环流的建模 | 第50-51页 |
3.3.2 三电平零序环流的分类 | 第51-53页 |
3.4 三电平与两电平的零序环流对比 | 第53-56页 |
3.4.1 三电平与两电平的零序环流对比 | 第53-55页 |
3.4.2 三电平与两电平的零序环流成分对比 | 第55-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调制策略 | 第57-76页 |
4.1 调制策略的基本要求 | 第57-59页 |
4.1.1 零序环流对调制策略的要求 | 第57-58页 |
4.1.2 调制策略的其他要求 | 第58-59页 |
4.2 调制算法概述与对比 | 第59-69页 |
4.2.1 基于载波调制的策略 | 第60-61页 |
4.2.2 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策略 | 第61-66页 |
4.2.3 LMZVM调制策略的优势 | 第66-69页 |
4.3 LMZVM矢量调制和载波调制 | 第69-75页 |
4.3.1 LMZVM的矢量调制 | 第69-70页 |
4.3.2 LMZVM的载波调制 | 第70-72页 |
4.3.3 LMZVM零序调制波的谐波分析 | 第72-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零序环流抑制 | 第76-109页 |
5.1 一类零序环流的抑制 | 第76-79页 |
5.2 二类零序环流高频分量的抑制 | 第79-88页 |
5.2.1 二类零序环流的高频分量的抑制 | 第79-84页 |
5.2.2 改进型LCL滤波器的优化 | 第84-86页 |
5.2.3 改进型LCL滤波器的桥臂电感设计 | 第86-88页 |
5.3 二类零序环流低频分量的抑制 | 第88-106页 |
5.3.1 LMZVM的低频零序环流分析 | 第88-92页 |
5.3.2 二类零序环流的低频分量的抑制 | 第92-96页 |
5.3.3 不同零序调节器的作用 | 第96-103页 |
5.3.4 准谐振调节器的抑制 | 第103-106页 |
5.4 三类零序环流的抑制 | 第106-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6 三电平模块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研究 | 第109-149页 |
6.1 低电压穿越的要求与控制 | 第109-121页 |
6.1.1 低电压穿越的要求 | 第109-112页 |
6.1.2 电网电压的跌落类型分析 | 第112-116页 |
6.1.3 低电压穿越的电流控制 | 第116-121页 |
6.2 低电压穿越的中点平衡控制 | 第121-142页 |
6.2.1 不同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 | 第121-126页 |
6.2.2 LMZVM调制的中点电位分析 | 第126-133页 |
6.2.3 基于零矢量分解的中点平衡控制 | 第133-138页 |
6.2.4 中点平衡控制的载波调制实现方法 | 第138-142页 |
6.3 低电压穿越的无功电流快速补偿 | 第142-148页 |
6.3.1 无功电流补偿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142-144页 |
6.3.2 影响因素的排列关系 | 第144-145页 |
6.3.3 基于电网电压微分的跌落快速检测单元 | 第145-14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7 实验研究 | 第149-172页 |
7.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149-154页 |
7.1.1 实验平台概述 | 第149-150页 |
7.1.2 控制电路 | 第150-151页 |
7.1.3 采样、驱动和保护电路 | 第151-153页 |
7.1.4 “产学研”项目和现场应用 | 第153-154页 |
7.2 实验一:三电平调制策略对零序环流的影响 | 第154-158页 |
7.2.1 三电平调制策略对高频零序环流的影响 | 第154-156页 |
7.2.2 三电平调制策略对低频零序环流的影响 | 第156-158页 |
7.3 实验二:零序环流的分类和抑制 | 第158-165页 |
7.3.1 一类零序环流及其抑制策略的实验 | 第159-160页 |
7.3.2 二类零序环流的高频分量及其抑制策略的实验 | 第160-161页 |
7.3.3 二类零序环流的低频分量及其抑制策略的实验 | 第161-164页 |
7.3.4 三类零序环流及其抑制策略的实验 | 第164-165页 |
7.4 实验三:低电压穿越技术 | 第165-171页 |
7.4.1 无功电流补偿速度的验证 | 第165-167页 |
7.4.2 低电压穿越时的中点平衡控制 | 第167-17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72-175页 |
8.1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172-173页 |
8.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73-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