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1.2 企业信用监管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企业信用监管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企业信用监管研究现状第16页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企业信用监管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第19-26页
    2.1 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1 交易费用理论第19-20页
        2.1.2 博弈论第20-21页
        2.1.3 信息经济学第21页
        2.1.4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第21-22页
        2.1.5 公共治理理论第22-23页
        2.1.6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页
    2.2 核心概念第23-26页
        2.2.1 信用第24页
        2.2.2 企业信用第24-25页
        2.2.3 企业信用监管第25-26页
第3章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现状分析第26-38页
    3.1 企业信用监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第26-30页
        3.1.1 企业信用监管的必要性第26-29页
        3.1.2 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性第29-30页
    3.2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职能定位及比较优势第30-33页
        3.2.1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第30-31页
        3.2.2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职能定位第31-32页
        3.2.3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比较优势分析第32-33页
    3.3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范畴及内容第33-38页
        3.3.1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范畴第33-34页
        3.3.2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容第34-35页
        3.3.3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措施第35-36页
        3.3.4 目前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措施的效果第36-38页
第4章 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8-48页
    4.1 工商部门自身的不足与困境第38-40页
        4.1.1 传统监管惯性第38-39页
        4.1.2 专业人才十分薄弱第39页
        4.1.3 监管手段落后第39-40页
    4.2 市场环境及企业态度第40-41页
        4.2.1 市场发育不健全第40-41页
        4.2.2 企业缺乏重视第41页
    4.3 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第41-45页
        4.3.1 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不健全第41-43页
        4.3.2 企业信用监管法律依据不足第43-44页
        4.3.3 企业信用监管协作机制欠缺第44-45页
    4.4 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第45-48页
        4.4.1 现有的平台功能较弱第45-46页
        4.4.2 对数据的应用尚未形成可靠机制第46-47页
        4.4.3 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第47-48页
第5章 完善广州市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的对策研究第48-58页
    5.1 强化改革宣传,提升工商部门自身素质第48-50页
        5.1.1 强化改革宣传,理清工作思路第48页
        5.1.2 培养专业人才,整合工商队伍第48-49页
        5.1.3 转变工作认识,改善监管手段第49-50页
    5.2 培养市场主体信用意识第50-51页
        5.2.1 明确监管职责第50页
        5.2.2 营造社会信用氛围第50-51页
    5.3 完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第51-55页
        5.3.1 完善抽查制度,形成监管威慑第51-52页
        5.3.2 健全信用激励惩戒制度第52页
        5.3.3 工商登记改革后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第52-53页
        5.3.4 加快信用立法,完善法制保障第53-54页
        5.3.5 形成联动监管机制,发挥分类监管效能第54-55页
    5.4 加快推广运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第55-58页
        5.4.1 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应用第55-56页
        5.4.2 加快信息技术的研发第56页
        5.4.3 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运用要注意信用修复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研究
下一篇:X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