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隧道工程施工方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高海拔隧道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4 隧道施工方案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节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海拔隧道施工理论概述 | 第19-29页 |
2.1 高海拔隧道特点 | 第19-20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9页 |
2.1.2 施工特征 | 第19-20页 |
2.2 高海拔隧道分区及分类 | 第20-22页 |
2.2.1 高海拔隧道分区 | 第20页 |
2.2.2 高海拔隧道分类 | 第20-22页 |
2.3 高海拔隧道施工力学特征 | 第22页 |
2.4 高海拔隧道施工方案介绍 | 第22-28页 |
2.4.1 中隔壁(CD)法 | 第23-24页 |
2.4.2 上下台阶法 | 第24-25页 |
2.4.3 留核心土上弧形导坑法 | 第25-27页 |
2.4.4 交叉中隔壁(CRD)法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施工方案评价方法及过程 | 第29-39页 |
3.1 施工方案评价标准 | 第29页 |
3.2 施工方案评价方法选择 | 第29-34页 |
3.2.1 数值模拟-层次分析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3.2.2 数值模拟-层次分析操作流程 | 第32-34页 |
3.3 施工方案评价步骤 | 第34-37页 |
3.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 第34-35页 |
3.3.2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值模拟 | 第35页 |
3.3.3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第35-36页 |
3.3.4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重 | 第36-37页 |
3.3.5 层次总排序计算权重 | 第37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施工方案评价指标数值模拟 | 第39-57页 |
4.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9-41页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39-40页 |
4.1.2 施工方案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2 数值模型建立及计算 | 第41-49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4.2.2 模型计算 | 第44-49页 |
4.3 各指标数值模拟结果 | 第49-55页 |
4.3.1 中隔壁(CD)法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3.2 上下台阶法结果 | 第51-52页 |
4.3.3 留核心土上弧形导坑法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3.4 交叉中隔壁(CRD)法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7-69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7-62页 |
5.1.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57-59页 |
5.1.2 设计情况 | 第59-62页 |
5.2 施工方案评价 | 第62-68页 |
5.2.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 第62-63页 |
5.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63-65页 |
5.2.3 层次单排序及相关计算 | 第65-67页 |
5.2.4 层次总排序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