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分析--以天坛生物并购重组为例

内容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导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第17-18页
        1.4.1 主要贡献第17页
        1.4.2 不足第17-18页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5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8-21页
        2.1.1 国外关于资产重组动因的研究第18-20页
        2.1.2 国外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第20-21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21-23页
        2.2.1 国内关于资产重组动因的研究第21-22页
        2.2.2 国内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的研究第22-23页
    2.3 现有研究评价第23-25页
3. 资产重组发展历程与模式分析第25-34页
    3.1 资产重组相关概念第25页
    3.2 国外资产重组发展过程第25-27页
    3.3 国内资产重组发展过程第27页
    3.4 资产重组模式分析第27-32页
        3.4.1 兼并收购第28-29页
        3.4.2 股权转让第29页
        3.4.3 资产剥离第29-30页
        3.4.4 资产置换第30页
        3.4.5 其他重组方式第30-31页
        3.4.6 重组方式比较分析第31-32页
    3.5 并购重组运用机理理论阐述第32-34页
4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分析第34-46页
    4.1 我国医药业发展概况第34-38页
        4.1.1 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第34页
        4.1.2 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第34-35页
        4.1.3 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特征第35-37页
        4.1.4 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第37-38页
    4.2 医药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概况第38-41页
        4.2.1 政府主导重组的进行第39页
        4.2.2 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重组更加频繁第39-40页
        4.2.3 外资进入,国际并购增加第40页
        4.2.4 与外行业之间并购加快第40-41页
        4.2.5 对上下游产业的并购增加第41页
    4.3 我国医药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动因分析第41-43页
        4.3.1 高利润率吸引外行业进入第41-42页
        4.3.2 国企改革推动第42页
        4.3.3 国内外压力并存迫使企业急需扩大规模第42页
        4.3.4 细分市场更需要强强联合第42-43页
        4.3.5 医药业政策扶持与鼓励第43页
    4.4 我国医药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所存在的问题第43-46页
        4.4.1 重组缺乏长远计划、目标性差第43-44页
        4.4.2 重组受到政府过多千预第44页
        4.4.3 法律制度及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第44页
        4.4.4 并购方式仍待扩充,支付手段还需丰富第44-45页
        4.4.5 缺乏对重组企业的后续融合第45-46页
5. 北京天坛生物收购成都蓉生案例分析第46-58页
    5.1 公司基本情况概述第46-47页
        5.1.1 收购方——天坛生物第46页
        5.1.2 被收购方——成都蓉生第46-47页
        5.1.3 交易方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第47页
        5.1.4 交易方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第47页
    5.2 收购动机分析第47-49页
        5.2.1 国家支持国企实现整体上市第47-48页
        5.2.2 集团总公司为减少旗下子公司同业竞争第48页
        5.2.3 有利于天坛生物增大并巩固血液制品市场第48-49页
        5.2.4 成都蓉生有着较大的市场潜力与较低的评估价值第49页
        5.2.5 生物制品行业正值高速发展期第49页
    5.3 收购方式描述第49-53页
        5.3.1 方案内容第49-50页
        5.3.2 交易与股票发行定价第50-51页
        5.3.3 重组步骤第51-53页
    5.4 重组前后绩效分析第53-55页
    5.5 重组评价第55-58页
        5.5.1 有效减少集团内部同业竞争第55-56页
        5.5.2 扩大规模,为公司进一步增长奠定基础第56页
        5.5.3 增加了核心业务范围,分散公司风险第56-57页
        5.5.4 通过合并产生了生产、管理和技术的协同效应第57页
        5.5.5 重组后的增值效应正逐年得到良好释放第57-58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8-62页
    6.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6.2 对策建议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DSG公司TPM推行应用研究
下一篇:AD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