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杆单元法的陡坡段桥梁基桩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概述 | 第11-15页 |
1.1.1 桩基础的发展与应用 | 第11-14页 |
1.1.2 陡坡的定义 | 第14-15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1.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2 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陡坡段桥梁桩基内力与位移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2章 陡坡段桥梁桩基的承载机理研究 | 第22-34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陡坡段桥梁桩基的工程特性 | 第22-25页 |
2.2.1 工程环境 | 第22-23页 |
2.2.2 荷载分析 | 第23-24页 |
2.2.3 陡坡效应 | 第24-25页 |
2.3 陡坡段桥梁桩基的承载机理 | 第25-32页 |
2.3.1 轴向荷载下陡坡桩基的承载机理 | 第25-29页 |
2.3.2 横向荷载下陡坡桩基的承载机理 | 第29-32页 |
2.3.3 复杂荷载下陡坡桩基的承载机理 | 第32页 |
2.4 陡坡段桥梁桩基的破坏模式 | 第32-34页 |
2.4.1 轴向荷载下陡坡桩基的破坏模式 | 第32-33页 |
2.4.2 复杂荷载下陡坡桩基的破坏模式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应变楔模型的陡坡桩坡体侧向推力分析 | 第34-45页 |
3.1 概述 | 第34页 |
3.2 已有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4-39页 |
3.2.1 极限平衡法 | 第34-36页 |
3.2.2 传统坡体推力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3.2.3 坡体推力常见分布规律 | 第38-39页 |
3.3 基于应变楔模型的坡体推力分析方法 | 第39-45页 |
3.3.1 应变楔模型研究现状 | 第39-40页 |
3.3.2 桩后坡体应变楔模型 | 第40-41页 |
3.3.3 改进应变楔模型分析方法 | 第41-45页 |
第4章 基于有限杆单元法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受力分析 | 第45-61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陡坡段桥梁基桩力学计算模型 | 第45-47页 |
4.2.1 基桩简化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4.2.2 基本假定 | 第46-47页 |
4.3 非线性分析方法(p-y曲线法)简介 | 第47-51页 |
4.3.1 p-y曲线的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4.3.2 常用p-y曲线公式 | 第48-51页 |
4.4 基于有限杆单元法的陡坡基桩非线性分析 | 第51-56页 |
4.4.1 有限杆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4.4.2 改进有限杆单元法 | 第52-55页 |
4.4.3 有限杆单元分析步骤 | 第55-56页 |
4.5 算例验证 | 第56-61页 |
4.5.1 算例一 | 第56-58页 |
4.5.2 算例二 | 第58-61页 |
第5章 陡坡段桥梁桩基工程实例分析 | 第61-70页 |
5.1 概述 | 第61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61-64页 |
5.2.1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第62-63页 |
5.2.2 基桩物理力学特征 | 第63-64页 |
5.3 理论分析模型 | 第64-65页 |
5.3.1 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5.3.2 基本分析过程 | 第65页 |
5.4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0页 |
5.4.1 桩顶轴向荷载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2 桩顶横向荷载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3 坡体侧向推力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4 桩径的影响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