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中国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 概念梳理与研究范畴 | 第9-13页 |
1. 何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 第9-12页 |
2. 何谓“史传文学”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1. 关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关于“史传叙事”的研究 | 第15-18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重大革命历史剧传承史传叙事之“道” | 第20-41页 |
(一) 历史观的传承 | 第20-26页 |
1. “崇史”的历史态度 | 第21-23页 |
2. “重教”的历史功用 | 第23-26页 |
(二) 艺术观的传承 | 第26-34页 |
1. 实事求是的叙事原则 | 第27-29页 |
2. 踵事增华的叙事思维 | 第29-34页 |
(三) 审美观的传承 | 第34-41页 |
1. 崇高之美:悲壮但不悲观 | 第34-37页 |
2. 叙事之美:简约中蕴深意 | 第37-41页 |
二、重大革命历史剧继承史传叙事之“技” | 第41-62页 |
(一) 借鉴叙事结构 | 第41-48页 |
1. 表层叙事结构:依时叙事、依人叙事与依事叙事 | 第42-45页 |
2. 深层叙事结构:道德逻辑、情感逻辑与历史逻辑 | 第45-48页 |
(二) 化用叙事干预 | 第48-55页 |
1. 显现的叙述者:论赞体与画外音 | 第48-52页 |
2. 隐身的叙述者:与人物合二为一 | 第52-55页 |
(三) 继承叙事视角 | 第55-62页 |
1.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流动 | 第55-58页 |
2. 英雄视角与平民视角的融合 | 第58-62页 |
三、重大革命历史剧对史传叙事的发展 | 第62-78页 |
(一) 史诗化的叙事风格 | 第62-68页 |
1. “史”与“思”的统一 | 第63-65页 |
2. “诗”与“史”的交融 | 第65-68页 |
(二) 情节化的叙事策略 | 第68-73页 |
1. 结合谍战元素 | 第69-71页 |
2. 巧构“以情动人” | 第71-73页 |
(三) 尊重电视本体的叙事方式 | 第73-78页 |
1. 视听形象复现历史 | 第73-75页 |
2. 本体特性影响叙事 | 第75-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近五年部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获奖情况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