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小学教师课堂体态语言功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引论第9-2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自身经历引发的研究兴趣第9-10页
        2.教师体态语言艺术—一个被忽视的角落第10-11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的目的第11页
        2.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23页
        1.关于体态语言的研究第12-15页
        2.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研究第15-23页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5页
        1.符号互动理论第23-24页
        2.重要他人理论第24页
        3.教师美学理论第24-25页
    (五)研究方法第25-29页
        1.方法的选择第25-26页
        2.方法的运用第26-29页
二、教师课堂体态语言功能的案例分析第29-45页
    (一)对教师自身的功能第29-32页
        1.“你看到的我不是我”——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面具功能第29-30页
        2.“行为即内心的反映”——教师课堂体态语言的情感传递功能第30-32页
    (二)对学生的功能第32-36页
        1.“无声的鼓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第32-33页
        2.“谁带的学生就像谁”——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第33-34页
        3.课堂中学生的分化第34-36页
    (三)对师生关系的功能第36-39页
        1.“老师并不喜欢我”——误解的师生关系第37-38页
        2.“老师很爱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第38-39页
    (四)对学科教学的功能第39-45页
        1.“老师的手势让学习更容易”——对学生知识学习功能第40-41页
        2.“老师将我带入美丽的秋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功能第41-45页
三、影响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因素分析第45-51页
    (一)教师自身方面的因素第45-49页
        1.教师对教育行业的热爱第45-46页
        2.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第46-47页
        3.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第47页
        4.教师的教学经验第47-49页
    (二)学生方面的因素第49-50页
    (三)学科的因素第50-51页
四、提升教师课堂体态语言艺术的策略第51-55页
    (一)教师自身方面第51-52页
    (二)加强同伴互助第52-53页
    (三)师范类院校对学生体态语教学的培养第53-55页
五、研究反思第55-59页
    (一)对体态语研究必要性的认识——对研究内容的反思第55-56页
    (二)对质的研究方法的认识——对研究方法的反思第56-57页
    (三)走在教育研究的起点——对研究者自身的反思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小学教师角色冲突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