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7-8页 |
1.4 术语界定 | 第8页 |
1.5 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8-9页 |
2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2.1 理论背景 | 第9-15页 |
2.1.1 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2.1.2 概念 | 第10-15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1 MPCK相关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2.2.2 数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页 |
2.2.3“因式分解”相关研究概述 | 第16-17页 |
2.3 小结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62页 |
4.1 不同阶段的MPCK及其变化 | 第20-34页 |
4.1.1 不同阶段的MPCK | 第20-32页 |
4.1.2 MPCK的变化 | 第32-34页 |
4.2 基于不同MPCK的教学设计及其变化 | 第34-59页 |
4.2.1 基于不同MPCK的教学设计 | 第34-56页 |
4.2.2 基于不同MPCK的教学设计变化 | 第56-59页 |
4.3 MPCK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 第59-6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2-65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1.1 职前教师的MPCK虽然得到了发展,但发展的不均衡。 | 第62页 |
5.1.2 教学设计的完善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问题。 | 第62-63页 |
5.1.3 MPCK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较多方面 | 第63页 |
5.2 建议 | 第63-65页 |
5.2.1 职前教师要关注自身MPCK的均衡发展 | 第63页 |
5.2.2 职前教师要注重案例研究 | 第63-64页 |
5.2.3 职前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 第64页 |
5.2.4 师范院校要增加职前教师接触和认识学生的机会 | 第64页 |
5.2.5 教师要用行为动词来制定教学目标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因式分解与提公因式法》课前测试 | 第69-70页 |
附录B 《因式分解》课后测试 | 第70-71页 |
附录C 《提公因式法》课后测试 | 第71-72页 |
附录D 《因式分解与提公因式法》第一次教案 | 第72-76页 |
附录E 《因式分解》第二次教案 | 第76-81页 |
附录F 《提公因式法》第二次教案 | 第81-85页 |
附录G 《因式分解》第三次教案 | 第85-91页 |
附录H 《提公因式法》第三次教案 | 第91-95页 |
附录I 教学前访谈提纲 | 第95-96页 |
附录J 教学后访谈提纲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