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一、前言 | 第9-13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 (三)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 1.价值澄清理论 | 第10-11页 |
| 2.社会学习理论 | 第11-13页 |
| 二、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 (一)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1.国外关于利他行为的研究 | 第13-15页 |
| 2.国内关于利他行为的研究 | 第15-17页 |
| (二)对以往研究的分析 | 第17-18页 |
| 1.研究过程较为直观,利他行为理论有待深化 | 第17页 |
| 2.研究成果缺乏普适性,应增强其实用性 | 第17页 |
| 3.研究领域偏重理论研究,缺乏现实性研究 | 第17-18页 |
| (三)利他行为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三、研究过程 | 第19-22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文献法 | 第19页 |
| 2.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 3.数理分析法 | 第20页 |
| 4.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 (四)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 (五)被试的选取及调查情况 | 第21-22页 |
| 四、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37页 |
| (一)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特征与差异分析 | 第22-30页 |
| 1.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的整体分析 | 第22-24页 |
| 2.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 3.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25-29页 |
| 4.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的家庭子女数量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 (二)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分析 | 第30-33页 |
| 1.事件特征因素 | 第31页 |
| 2.旁观者人数因素 | 第31-33页 |
| (三)中小学生利他人格分析 | 第33-34页 |
| (四)利他价值观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 五、结论与建议 | 第37-48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38-42页 |
| 1.中小学生利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 2.中小学生利他行为普遍存在,行为动机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 | 第40-41页 |
| 3.中小学生利他意愿淡化,戒备心理增强 | 第41页 |
| 4.中小学生利他意识与行为脱节 | 第41-42页 |
| (二)研究建议 | 第42-48页 |
| 1.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提供环境 | 第43-44页 |
| 2.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 | 第44-46页 |
| 3.班主任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利他行为的强化 | 第46页 |
| 4.媒体传播正能量,为中小学生提供利他榜样 | 第46-48页 |
| 注释 | 第48-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