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0 前言 | 第15-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1.1 微藻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20页 |
1.1.1 三酰甘油的从头合成途径 | 第16-18页 |
1.1.2 三酰甘油的旁路合成途径 | 第18-19页 |
1.1.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 | 第19-20页 |
1.2 影响微藻总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因素 | 第20-26页 |
1.2.1 微藻种类和品系 | 第20-22页 |
1.2.2 营养方式 | 第22-23页 |
1.2.3 营养元素 | 第23-24页 |
1.2.4 温度 | 第24-25页 |
1.2.5 光照强度 | 第25页 |
1.2.6 植物激素 | 第25-26页 |
1.3 底栖硅藻的应用价值 | 第26-29页 |
1.3.1 水产经济动物的优质饵料 | 第26-27页 |
1.3.2 环境监测作用 | 第27-28页 |
1.3.3 新型吸附材料硅藻土 | 第28-29页 |
2 不同培养基浓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29-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2.3 讨论 | 第34-36页 |
3 不同氮源和磷源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36-45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3.3 讨论 | 第42-45页 |
4 不同氮磷硅浓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5-61页 |
4.1 不同氮浓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6-51页 |
4.1.1 材料和方法 | 第46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1.3 讨论 | 第49-51页 |
4.2 不同磷浓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51-56页 |
4.2.1 材料和方法 | 第51页 |
4.2.2 结果和分析 | 第51-54页 |
4.2.3 讨论 | 第54-56页 |
4.3 不同硅浓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56-61页 |
4.3.1 材料和方法 | 第56页 |
4.3.2 结果和分析 | 第56-59页 |
4.3.3 讨论 | 第59-61页 |
5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1-71页 |
5.1 温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1-66页 |
5.1.1 材料和方法 | 第61页 |
5.1.2 结果和分析 | 第61-64页 |
5.1.3 讨论 | 第64-66页 |
5.2 光照强度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6-71页 |
5.2.1 材料和方法 | 第66页 |
5.2.2 结果和分析 | 第66-69页 |
5.2.3 讨论 | 第69-71页 |
6 氮磷硅饥饿时间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71-81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71页 |
6.2 结果和分析 | 第71-79页 |
6.3 讨论 | 第79-81页 |
7 研究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