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母源性免疫 | 第13-17页 |
1.1 母源性免疫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 影响母源性免疫传递的因素 | 第16页 |
1.3 母源性免疫的功能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 母源性免疫的应用前景分析 | 第17页 |
2. 文昌鱼的介绍 | 第17-20页 |
2.1 文昌鱼的发现与定名、分布 | 第17-18页 |
2.2 文昌鱼的生活习性 | 第18页 |
2.3 文昌鱼的生殖腺 | 第18-19页 |
2.4 文昌鱼的生殖与胚胎发育 | 第19页 |
2.5 文昌鱼的进化地位与价值 | 第19-20页 |
3. A2m的研究 | 第20-24页 |
3.1 A2m的形式与结构 | 第20页 |
3.2 A2m的特性 | 第20页 |
3.3 A2m的存在与位置 | 第20-21页 |
3.4 A2m的功能 | 第21-23页 |
3.5 A2m的系统进化 | 第23-24页 |
4.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文昌鱼卵液的抑菌作用分析 | 第26-30页 |
1. 前言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1 文昌鱼受精卵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 文昌鱼1-2cell时期受精卵液的抑菌实验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29页 |
3.1 文昌鱼受精卵液的抑菌作用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A2m在文昌鱼受精卵中的鉴定与分析 | 第30-64页 |
1. 前言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55页 |
2.1 文昌鱼A2m基因序列的克隆 | 第30-37页 |
2.2 重组蛋白pET-32a—A2m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 第37-48页 |
2.3 抗文昌鱼A2m抗血清的制备 | 第48页 |
2.4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 第48-49页 |
2.5 原位杂交 | 第49-54页 |
2.6 实时定量PCR | 第54-55页 |
3. 结果 | 第55-63页 |
3.1 文昌鱼A2m基因序列的克隆结果 | 第55-57页 |
3.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及、鉴定及抗血清的制备结果 | 第57-61页 |
3.3 文昌鱼受精卵液中A2m蛋白的存在性分析 | 第61页 |
3.4 1细胞时期胚胎(受精卵)的原位杂交结果 | 第61-62页 |
3.5 实时定量PCR结果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4页 |
第四章 A2m在文昌鱼卵液抑菌活性中的作用分析 | 第64-71页 |
1. 前言 | 第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2.1 文昌鱼卵液中A2m的抑菌作用分析 | 第64-65页 |
2.2 复性重组蛋白A2m的抑菌机制分析 | 第65-66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66页 |
3. 结果 | 第66-70页 |
3.1 受精卵液中的A2m在抑菌活性中的作用 | 第66-67页 |
3.2 复性重组蛋白A2m的抑菌机制 | 第67-70页 |
4. 讨论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
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