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石化园区产业链生态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产业链生态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产业链生态化 | 第11-12页 |
1.2.2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 第12-14页 |
1.2.3 产业链延伸 | 第14-15页 |
1.3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 第15-19页 |
1.3.1 环境容量 | 第15-16页 |
1.3.2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1.4 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1.4.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页 |
1.4.3 绿色经济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21-23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3 创新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石化园区产业链连接性及其生态效率分析 | 第23-31页 |
2.1 产业链发展与生态环境 | 第23-24页 |
2.1.1 产业链与生态环境 | 第23-24页 |
2.1.2 产业链连接性与生态效率 | 第24页 |
2.2 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连接性算法 | 第24-25页 |
2.3 案例分析 | 第25-29页 |
2.3.1 某石化园区产业链规划概述 | 第25-27页 |
2.3.2 石化园区产业链连接性分析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石化园区产业链延伸 | 第31-39页 |
3.1 产业链延伸原则 | 第31-32页 |
3.1.1 生态效率原则 | 第31页 |
3.1.2 生命周期原则 | 第31页 |
3.1.3 和谐发展原则 | 第31页 |
3.1.4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 第31页 |
3.1.5 软硬并重原则 | 第31-32页 |
3.2 产业链延伸的必要性 | 第32页 |
3.3 石化园区产业链延伸策略 | 第32-36页 |
3.3.1 产业链延伸规划 | 第32-34页 |
3.3.2 石化园区延伸产业链连接性分析 | 第34-36页 |
3.4 石化园区产业链生态化发展建议 | 第36-37页 |
3.4.1 产业链总体规划建议 | 第36页 |
3.4.2 高标准的入园条件 | 第36-37页 |
3.4.3 产业链延伸建议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石化园区产业链空间布局优化 | 第39-49页 |
4.1 石化园区产业链空间布局总体要求 | 第39-40页 |
4.1.1 距离设置合理 | 第39页 |
4.1.2 流畅的生产工艺 | 第39页 |
4.1.3 合理布置功能区 | 第39-40页 |
4.1.4 辅助设施与产业链共同布局 | 第40页 |
4.1.5 综合考虑产业链延伸 | 第40页 |
4.2 产业链空间布局优化必要性 | 第40-41页 |
4.3 产业链物料依赖矩阵的创建 | 第41-43页 |
4.3.1 石化园区产业链的特点 | 第41页 |
4.3.2 物料依赖矩阵(MRM)的创建 | 第41-42页 |
4.3.3 产业链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 第42-43页 |
4.4 案例分析 | 第43-47页 |
4.4.1 石化园区产业链物料依赖关系分析 | 第43-44页 |
4.4.2 物料依赖矩阵分析 | 第44-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产业链规划与区域大气环境耦合性分析 | 第49-56页 |
5.1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5.1.1 A-P值法 | 第49页 |
5.1.2 模型模拟法 | 第49-51页 |
5.2 产业链大气污染源强 | 第51-53页 |
5.3 大气环境耦合性分析 | 第53-55页 |
5.3.1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 第53页 |
5.3.2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计算 | 第53-55页 |
5.3.3 耦合性分析 | 第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不足及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