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6页 |
1.2.1 石化行业有机废气现状 | 第11-17页 |
1.2.2 多级孔碳材料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2.3 吸附理论发展及技术现状 | 第23-26页 |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26-27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8页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1 硬模板来源及分析 | 第28-3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3.1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形态表征 | 第32-33页 |
2.3.2 N2吸附-脱附等温线与孔径分布测试 | 第33页 |
2.3.3 表面基团表征 | 第33页 |
2.3.4 元素含量分析 | 第33页 |
2.3.5 甲苯吸附性能表征 | 第33页 |
2.3.6 甲苯浓度测定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34-4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3.2.1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外观形貌分析 | 第36页 |
3.2.2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孔道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比表面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37-39页 |
3.2.4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表面基团分析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微/介复合孔碳材料甲苯吸附性能对比研究 | 第41-5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1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4.2.1 不同吸附剂甲苯吸附性能比较 | 第41-43页 |
4.2.2 初始浓度对甲苯吸附性能影响 | 第43-45页 |
4.2.3 床层高度对甲苯吸附性能影响 | 第45-46页 |
4.2.4 吸附温度甲苯吸附性能影响 | 第46-48页 |
4.2.5 甲苯吸附等温线绘制及拟合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改性微/介复合孔碳材料制备及表征 | 第51-6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5.1.1 单因素实验 | 第51-53页 |
5.1.2 正交实验 | 第53页 |
5.1.3 改性微/介复合孔碳材料物化性质表征 | 第53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5.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3-57页 |
5.2.2 正交试验最佳改性条件确定 | 第57-58页 |
5.2.3 改性微/介复合孔碳材料物化性质表征 | 第58-63页 |
5.2.4 甲苯吸附量与碳材料孔结构参数相关性分析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