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生物质能源与纤维素乙醇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1.1 生物质能源概况 | 第12-13页 |
1.1.2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1.2 木质纤维素的概述 | 第14-18页 |
1.2.1 纤维素 | 第15-16页 |
1.2.2 半纤维素 | 第16-17页 |
1.2.3 木质素 | 第17-18页 |
1.3 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1.3.1 底物对酶解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2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19-21页 |
1.3.3 酶解助剂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4 搅拌对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 表面活性剂促进纤维素酶解的机理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7页 |
1.5.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1.5.2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 第27-34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 桉木预处理及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2.3 底物的酶解实验 | 第29页 |
2.4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测定纤维素酶的吸附 | 第29-31页 |
2.4.1 基底的清洗 | 第29-30页 |
2.4.2 木质素膜和纤维素膜的制备 | 第30页 |
2.4.3 用QCM-D测定纤维素酶在木质素膜或纤维素膜上的吸附 | 第30-31页 |
2.5 木质素膜接触角的测定 | 第31页 |
2.6 纤维素酶溶液的振荡处理 | 第31-32页 |
2.7 相对酶活的测定 | 第32-33页 |
2.8 流变性能测定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34-5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关系 | 第34-45页 |
3.2.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 第35-36页 |
3.2.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PEG分子量与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关系 | 第37-40页 |
3.2.4 PEG600和NPE的结构与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关系 | 第40-43页 |
3.2.5 PEG4600和吐温-80 的结构与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关系 | 第43-45页 |
3.3 PEG4600和NPE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45-51页 |
3.3.1 转速对不同底物含量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 PEG4600和NPE对不同转速下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机理 | 第49-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纯纤维素酶解的影响及其强化酶解的机理 | 第52-72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转速对微晶纤维素酶解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1 转速对 2%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转速对不同底物含量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5-60页 |
4.3.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同转速下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6-59页 |
4.3.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PEG4600对纤维素酶在纤维素膜上吸附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剪切作用和气液界面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6页 |
4.5.1 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因素 | 第61-62页 |
4.5.2 高温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3 气液界面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4.5.4 剪切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4.6 PEG4600减少纤维素酶因剪切作用和气液界面引起的失活 | 第66-67页 |
4.7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强化微晶纤维素酶解的机理分析 | 第67-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