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滇池噬藻体的分离纯化及蓝藻和噬藻体psbA基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蓝藻的危害及噬藻体的研究价值第16-17页
    1.2 噬藻体的发现命名及分类第17-18页
    1.3 噬藻体中辅助代谢基因的功能第18-20页
    1.4 研究蓝藻和噬藻体多样性常用的靶标基因第20-22页
        1.4.1 蓝藻的靶基因第20-21页
        1.4.2 噬藻体的靶基因第21-22页
    1.5 环境因素对蓝藻、噬藻体生长的影响第22-24页
        1.5.1 环境因素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1.5.2 噬藻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3-24页
    1.6 云南高原湖泊现状第24-26页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8 实验总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滇池水样环境指标第28-52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技术路线第29-30页
    2.3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0-31页
        2.3.1 实验材料第30页
        2.3.2 主要试剂第30页
        2.3.3 仪器设备第30-31页
    2.4 实验方法第31-37页
        2.4.1 水样的采集第31页
        2.4.2 温度、透明度测定方法第31页
        2.4.3 水样PH测定方法第31页
        2.4.4 总氮的测定方法第31-33页
        2.4.5 总磷的测定方法第33页
        2.4.6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第33-34页
        2.4.7 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第34页
        2.4.8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34-36页
        2.4.9 数据及相关性分析第36-37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2.5.1 总氮、总磷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7-38页
        2.5.2 滇池透明度季节变化第38页
        2.5.3 滇池水温季节变化第38-39页
        2.5.4 滇池PH值季节变化第39页
        2.5.5 滇池总氮季节变化第39-40页
        2.5.6 滇池总磷季节变化第40页
        2.5.7 滇池高锰酸盐指数季节变化第40-41页
        2.5.8 滇池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季节变化第41页
        2.5.9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第41-42页
        2.5.10 叶绿素a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计算第42-43页
    2.6 分析与讨论第43-51页
        2.6.1 环境指标季节变化情况第43-46页
        2.6.2 滇池海埂、草海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第46-50页
        2.6.3 叶绿素a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第50-51页
    2.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噬藻体分离纯化第52-68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技术路线第52-53页
    3.3 设备与材料第53-55页
        3.3.1 设备第53页
        3.3.2 实验材料第53-55页
    3.4 实验方法第55-58页
        3.4.1 藻的标准生长曲线建立第55-56页
        3.4.2 水样采集及处理第56页
        3.4.3 宿主筛选第56页
        3.4.4 噬藻体的纯化实验第56-57页
        3.4.5 噬藻体的扩大培养及浓缩第57页
        3.4.6 噬藻体的分子鉴定第57-58页
    3.5 实验结果第58-65页
        3.5.1 不同藻标准生长曲线第58页
        3.5.2 宿主筛选结果第58-60页
        3.5.3 噬藻体纯化第60-63页
        3.5.4 噬藻体P扩大培养第63-64页
        3.5.5 噬藻体P侵染鲍氏织线藻显微图第64-65页
        3.5.6 噬藻体电泳图第65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65-67页
    3.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蓝藻和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68-86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技术路线第69页
    4.3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69-70页
        4.3.1 实验材料第69页
        4.3.2 主要试剂第69-70页
        4.3.3 主要实验仪器第70页
    4.4 实验方法第70-80页
        4.4.1 引物的选择与合成第70-71页
        4.4.2 核酸提取第71-74页
        4.4.3 产物PCR扩增第74-77页
        4.4.4 核酸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及纯化第77-78页
        4.4.5 纯化产物TA克隆和单克隆序列测定第78-80页
        4.4.6 数据分析第80页
    4.5 实验结果第80-84页
        4.5.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图第80-81页
        4.5.2 蓝藻核酸序列比对第81-82页
        4.5.3 构建进化树第82-84页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4-85页
        4.6.1 蓝藻光合作用基因多样性第84-85页
        4.6.2 噬藻体光合作用基因多样性第85页
    4.7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总结第86-88页
    5.1 结论第86页
    5.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级钯/铁对AOCs及偶氮染料的催化还原研究
下一篇:聚吡咯固定化介体制备及其调控生物反硝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