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硝酸盐氮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 第10页 |
1.2 硝酸盐氮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硝酸盐氮废水物化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1.2.2 硝酸盐氮废水生物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3 生物脱氮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3-14页 |
1.4 氧化还原介体加速微生物反硝化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5 聚吡咯膜制备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5.1 聚吡咯膜制备原理 | 第15页 |
1.5.2 聚吡咯膜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AQS/PPY/ACF的制备与特性表征 | 第17-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19页 |
2.2 实验方法步骤 | 第19-21页 |
2.2.1 AQS/PPY/ACF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2.2.2 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2.3 AQS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2.2.4 AQS/PPY/ACF制备步骤 | 第20页 |
2.2.5 反硝化实验步骤 | 第20-21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1-29页 |
2.3.1 聚合电位区间的确定 | 第21页 |
2.3.2 硝酸盐氮和AQS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22页 |
2.3.3 空白ACF对硝酸盐氮体系的吸附影响 | 第22-23页 |
2.3.4 聚合条件的优化 | 第23-27页 |
2.3.5 AQS/PPY/ACF特性表征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AQS/PPY/ACF加速微生物反硝化特性研究 | 第31-42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3页 |
3.1.1 实验仪器和药剂 | 第31-32页 |
3.1.2 培养基配置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步骤 | 第33-34页 |
3.2.1 AQS/PPY/ACF的制备方法 | 第33页 |
3.2.2 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 第33页 |
3.2.3 AQS/PPY/ACF炭毡制备步骤 | 第33页 |
3.2.4 反硝化实验步骤 | 第33页 |
3.2.5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步骤 | 第33-3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4-41页 |
3.3.1 AQS/PPY/ACF的投加量对催化强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4页 |
3.3.2 碳源对AQS/PPY/ACF催化强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碳氮比对AQS/PPY/ACF催化强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温度对AQS/PPY/ACF催化强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醌介体催化强化反硝化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 | 第42-53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2-45页 |
4.1.1 实验仪器和药剂 | 第42-44页 |
4.1.2 培养基配置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步骤 | 第45-47页 |
4.2.1 AQ/PPY/ACF的制备方法 | 第45页 |
4.2.2 硝酸盐氮测定方法 | 第45页 |
4.2.3 AQ/PPY/ACF制备步骤 | 第45-46页 |
4.2.4 反硝化实验步骤 | 第46页 |
4.2.5 五种水溶性醌类化合物循环伏安图绘制步骤 | 第46页 |
4.2.6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步骤 | 第46-4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