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四、研究方法及预期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中国高校校报简析及新媒体时代受众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高校校报是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媒体 | 第18-21页 |
一、简析高校校报的历史沿革 | 第18页 |
二、高校校报职能探析 | 第18-20页 |
三、高校校报的组织、印刷出版及管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高校校报受众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一、大学生读者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教师读者的特点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高校校报的受众心理需求 | 第23-25页 |
一、宏观层面的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二、微观层面的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中国高校校报的受众满意度情况及内容调查 | 第25-43页 |
第一节 对山东省高校校报受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 第25-39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25页 |
二、样本选择 | 第25页 |
三、问卷的发放及回收和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四、调查数据描述 | 第26-38页 |
五、问卷总结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山东省高校校报的报纸内容调查分析 | 第39-40页 |
一、版面分布 | 第39页 |
二、出版周期 | 第39页 |
三、山东高校校报展示平台网络版更新情况 | 第39-40页 |
四、内容方面 | 第40页 |
第三节 校报编辑人员调查 | 第40-43页 |
一、调查目的及题目 | 第40-41页 |
二、调查结果描述 | 第41-42页 |
三、调查总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中国高校校报问题探析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外部环境冲击 | 第43-44页 |
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冲击 | 第43页 |
二、多样的校园媒体冲击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校报自身固有问题 | 第44-46页 |
一、内容缺乏贴近度,受众需求满足率低 | 第44-45页 |
二、时效性较差 | 第45-46页 |
三、互动性弱 | 第46页 |
第三节 校报推广力度小 | 第46-49页 |
一、纸质版的推广问题 | 第46-47页 |
二、网络版的推广问题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吸引受众的高校校报发展与创新策略 | 第49-67页 |
第一节 丰富内容,提高采编能力 | 第49-52页 |
一、新闻内容的多样性探索 | 第49-51页 |
二、新型采访编辑能力探索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大力推广校报网络版 | 第52-56页 |
一、校报网络版优势及现状 | 第52-53页 |
二、校报网络版的推广方式探讨 | 第53-56页 |
三、在线广告尝试 | 第56页 |
第三节 校报APP尝试 | 第56-61页 |
一、校报APP可行性分析 | 第57-59页 |
二、借鉴社会媒体APP成功经验 | 第59-60页 |
三、校报APP就业信息板块探讨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加强校报从业者新媒体素养 | 第61-64页 |
一、从业者媒介素养内容 | 第62-63页 |
二、如何提升编辑媒介素养 | 第63-64页 |
第五节 加强校报间交流,学习借鉴社会报刊 | 第64-65页 |
一、加强校报间交流 | 第64页 |
二、与社会报刊联动 | 第64-65页 |
第六节 高校校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 第65-67页 |
一、校报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要求 | 第65-66页 |
二、校报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注释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