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现状 | 第13-23页 |
1.2.1 漏磁检测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 | 第13-15页 |
1.2.2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 | 第15-23页 |
1.3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工作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管道漏磁源的漏磁场分析 | 第26-61页 |
2.1 管道漏磁源漏磁场产生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2.2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29-33页 |
2.2.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29-31页 |
2.2.2 电磁场有限元法 | 第31-33页 |
2.3 管道漏磁源的漏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33-57页 |
2.3.1 管道漏磁源的漏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34-40页 |
2.3.2 管道缺陷漏磁场分析 | 第40-46页 |
2.3.3 管道部件漏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6-57页 |
2.4 管道漏磁源的漏磁场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第57-59页 |
2.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管道漏磁检测实验与信号特征分析 | 第61-79页 |
3.1 管道漏磁检测仪设计 | 第61-68页 |
3.1.1 管道漏磁检测仪磁化结构设计 | 第62-66页 |
3.1.2 管道漏磁检测仪数据采集结构设计 | 第66-68页 |
3.2 管道漏磁检测实验 | 第68-74页 |
3.2.1 实验管道制备 | 第68-70页 |
3.2.2 管道缺陷漏磁检测实验 | 第70页 |
3.2.3 管道部件与焊缝漏磁检测实验 | 第70-72页 |
3.2.4 管道漏磁检测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3.3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特征分析 | 第74-77页 |
3.3.1 管道内漏磁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6页 |
3.3.2 管道内漏磁检测信号特征选择 | 第76-77页 |
3.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基于区域生长规则的管道多传感器漏磁检测信号分割及特征量提取方法研究 | 第79-88页 |
4.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数据前处理 | 第79-81页 |
4.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分割方法分析 | 第81-83页 |
4.3 基于区域生长规则的管道多传感器漏磁检测信号分割法 | 第83-86页 |
4.4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定位 | 第86页 |
4.5 管道多传感器漏磁检测信号特征提取 | 第86-87页 |
4.6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的建立 | 第88-105页 |
5.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特征向量预处理 | 第90-91页 |
5.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模型选择 | 第91-96页 |
5.2.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分类机选择 | 第91-92页 |
5.2.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核函数选择 | 第92-94页 |
5.2.3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选择 | 第94-96页 |
5.3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 | 第96-100页 |
5.3.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流程 | 第96-97页 |
5.3.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的构建及识别算法 | 第97-99页 |
5.3.3 算例 | 第99-100页 |
5.4 管道缺陷和补板漏磁检测信号定量识别支持向量机 | 第100-103页 |
5.4.1 管道缺陷和补板漏磁检测信号定量识别支持向量机的构建和算法 | 第100-101页 |
5.4.2 算例 | 第101-103页 |
5.5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105-116页 |
6.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分析 | 第105-107页 |
6.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PMFLARS)设计 | 第107-112页 |
6.2.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模板库(PMFLAPD)建立 | 第107-109页 |
6.2.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信号分割模块 | 第109-111页 |
6.2.3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信号识别模块 | 第111-112页 |
6.3 系统测试 | 第112-114页 |
6.3.1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自适应识别系统测试结果 | 第112-113页 |
6.3.2 管道漏磁检测信号识别支持向量机的算法讨论 | 第113-114页 |
6.4 小结 | 第114-11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6页 |
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7页 |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详细摘要 | 第130-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