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大黄灵仙胶囊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3-41页
    1 临床研究方法第13-17页
        1.1 病例来源第13页
        1.2 病例分组第13页
        1.3 病例选择第13-17页
    2 研究内容第17-21页
        2.1 治疗方案第17-18页
        2.2 观察指标第18-19页
        2.3 安全性评价第19页
        2.4 伦理学评价第19页
        2.5 临床实验方法第19-21页
        2.6 统计方法第21页
    3 研究结果第21-30页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第21-22页
        3.2 两组病例病程比较第22页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统计第22-25页
        3.4 两组患者胆汁代谢组学特征检测第25-29页
        3.5 安全性观察第29页
        3.6 不良反应分析第29-30页
    4 讨论第30-40页
        4.1 胆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第30-31页
        4.2 中医药在治疗胆石症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探讨第31-32页
        4.3 大黄灵仙胶囊的方意及其现代药理机制研究第32-35页
        4.4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探讨第35-36页
        4.5 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第36-40页
    结论第40页
    问题与展望第40-41页
第二部分 基础实验研究第41-75页
    1 实验材料第41-44页
        1.1 实验动物第41页
        1.2 实验药物和试剂第41-43页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43-44页
    2 试验方法第44-54页
        2.1 C57BL/6 小鼠胆囊结石模型的构建第44-45页
        2.2 用药干预方法及疗效评判第45页
        2.3 标本采集第45-46页
        2.4 检测项目及其检测方法第46-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65页
        3.1 C57BL/6 小鼠胆囊结石模型的建立及其药物干预疗效评价第54-57页
        3.2 转运蛋白Abcb11和Abcc2的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第57-60页
        3.3 转运蛋白Abcb11和Abcc2 mRNA水平的PCR检测结果第60-63页
        3.4 转运蛋白Abcb11和Abcc2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第63-65页
    4 讨论第65-74页
        4.1 小鼠胆囊结石模型的构建第65-66页
        4.2 国内外胆结石成因及其危险因素现状分析第66-68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68-74页
    结论第74页
    问题与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中英文缩略表第84-85页
综述 ABCB11 基因在胆石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第85-94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6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96-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市品种“清脑复神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再评价研究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