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42页 |
综述一 略论三焦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1 三焦的概念 | 第14页 |
2 三焦形质 | 第14-16页 |
3 三焦功能 | 第16-17页 |
4 跨学科探讨三焦的新思路 | 第17-18页 |
综述二 对《内经》等六部重要中医古籍三焦相关理论、证候、病机的探讨 | 第18-42页 |
1 以《内经》为据对三焦功能、经络脏腑连属、相关病视及证候的探讨 | 第18-28页 |
2 《难经》“肾间动气三焦原穴”是三焦对脏腑阳气的控制系统 | 第28-30页 |
3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条文中三焦相关的证候和病机 | 第30-34页 |
4 对《中藏经》三焦相关理论、病机和病症的探讨 | 第34-36页 |
5 《诸病源候论》中三焦理论及相关的证候、病机概述 | 第36-42页 |
前言 | 第42-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4-50页 |
1 课题设计 | 第44-45页 |
2 一般资料 | 第45-46页 |
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6-50页 |
结果 | 第50-112页 |
1 导师三焦论治医案证候及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50-78页 |
·导师三焦论治医案主要证候统计分析结果 | 第50-62页 |
·导师三焦论治医案主要药物统计分析结果 | 第62-78页 |
2 古代近代三焦论治医案证候及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78-112页 |
·古代近代三焦论治医案主要证候统计分析结果 | 第78-93页 |
·古代近代三焦论治医案主要药物统计分析结果 | 第93-112页 |
讨论 | 第112-126页 |
1. 外感病三焦不畅病机、证候和治法特点 | 第112-113页 |
·病机特点 | 第112页 |
·证候特点 | 第112页 |
·治法特点 | 第112-113页 |
2. 内伤病三焦不畅的病机、证候及治法特点 | 第113-114页 |
·病机特点 | 第113页 |
·证候特点 | 第113页 |
·治法特点 | 第113-114页 |
3 外感、内伤三焦不畅在证候、病机表现上的异同及原因探讨 | 第114-116页 |
·两者证候、病机的共同点是以三焦气滞为基础 | 第114页 |
·两者证候、病机不同点是关联的主要脏腑不同 | 第114-116页 |
4 外感内伤三焦不畅在治法上的异同 | 第116-117页 |
·两者的共同点:治法基础均为调畅气机 | 第116页 |
·两者的不同点:治疗目标、方向性、重点、药效、处方规律 | 第116-117页 |
5 三焦四通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117-126页 |
·三焦的生理:三焦是个四通管 | 第118-119页 |
·内伤病三焦不畅的病机和治法 | 第119-120页 |
·柴胡桂枝汤在内伤病三焦不畅中应用 | 第120-122页 |
·导师三焦论治医案三则 | 第122-126页 |
结语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个人简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