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3.1 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2 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汽车最速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 | 第24-65页 |
2.1 主观评价方法对比 | 第24-25页 |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5-30页 |
2.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 第26-27页 |
2.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27-30页 |
2.3 汽车最速操纵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0-34页 |
2.3.1 汽车最速操纵主观评价体系 | 第30-32页 |
2.3.2 十二辆实验车型的确定 | 第32-34页 |
2.4 实车试验内容、评分及结果计算 | 第34-64页 |
2.4.1 实车试验内容 | 第34-46页 |
2.4.2 实车试验评分 | 第46-47页 |
2.4.3 主观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计算 | 第47-62页 |
2.4.4 主观评价结果计算 | 第62-6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汽车最速操纵客观评价及主客观评价相关度分析 | 第65-79页 |
3.1 汽车最速操纵客观评价指标 | 第65-68页 |
3.1.1 现有的客观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3.1.2 汽车最速操纵客观评价指标的补充 | 第66-68页 |
3.1.3 各单项评价指标门槛值和权值的确定 | 第68页 |
3.2 仿真分析 | 第68-74页 |
3.2.1 汽车参数仿真结果 | 第68-72页 |
3.2.2 客观评价指标计算结果 | 第72-74页 |
3.3 主客观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74-77页 |
3.3.1 回归分析理论 | 第74-75页 |
3.3.2 主客观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75-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悬架灵敏度分析及参数点优化 | 第79-85页 |
4.1 试验设计 | 第79页 |
4.2 Insight优化设计理论 | 第79-82页 |
4.3 悬架灵敏度分析 | 第82-83页 |
4.4 优化结果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整车最速操纵稳定性优化 | 第85-93页 |
5.1 驾驶员负担评价指标仿真结果 | 第85-87页 |
5.2 侧翻危险性评价指标仿真结果 | 第87-88页 |
5.3 侧滑危险性评价指标仿真结果 | 第88-90页 |
5.4 速度评价指标仿真结果 | 第90-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 | 第102-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