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学习与记忆论文

情绪面孔及依恋类型对注意偏向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1 注意偏向第13-17页
        1.1.1 注意偏向的概述第13页
        1.1.2 注意偏向的理论第13-14页
        1.1.3 注意偏向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1.1.4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5-17页
    1.2 情绪面孔第17-19页
        1.2.1 情绪面孔的概述第17-18页
        1.2.2 情绪面孔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1.3 依恋第19-25页
        1.3.1 依恋的概述第19-20页
        1.3.2 成人依恋的概述第20-21页
        1.3.3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第21-22页
        1.3.4 依恋的类型及测量第22-25页
    1.4 情绪面孔及依恋类型与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第25-27页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7-29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7-28页
    2.2 研究意义第28-29页
3 实验研究第29-33页
    3.1 研究目的第29页
    3.2 研究假设第29页
    3.3 研究对象第29-30页
    3.4 研究设计第30页
    3.5 研究材料及仪器第30-31页
        3.5.1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第30页
        3.5.2 情绪面孔图片第30-31页
        3.5.3 测量仪器第31页
    3.6 实验程序第31-32页
    3.7 统计处理第32-33页
4 研究结果第33-37页
    4.1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值的描述性统计第33页
    4.2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3-37页
5 讨论第37-41页
    5.1 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7页
    5.2 依恋类型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7-41页
        5.2.1 安全型个体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7-38页
        5.2.2 回避型依恋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8-39页
        5.2.3 焦虑型依恋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9页
        5.2.4 恐惧型依恋及情绪面孔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第39-41页
6 结论第41-42页
7 不足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附录第49-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呈现顺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下一篇:《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