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2.1 元记忆 | 第12-13页 |
2.2 学习判断的定义及其类别 | 第13-14页 |
2.2.1 学习判断的定义 | 第13-14页 |
2.2.2 学习判断的类别 | 第14页 |
2.3 学习判断的研究范式 | 第14-15页 |
2.4 学习判断的测量指标 | 第15-18页 |
2.4.1 绝对准确性 | 第16-17页 |
2.4.2 相对准确性 | 第17-18页 |
2.5 学习判断的加工机制 | 第18-21页 |
2.5.1 直接通达假说 | 第18-19页 |
2.5.2 可接近模型 | 第19页 |
2.5.3 线索利用模型 | 第19-21页 |
2.6 词对关联性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 第21-22页 |
2.7 呈现顺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 第22-25页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第25-31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5-27页 |
3.2 研究构想 | 第27-30页 |
3.3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3.3.1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3.3.2 现实意义 | 第30-31页 |
4 实验研究 | 第31-52页 |
4.1 实验1:呈现顺序对总项学习判断的影响 | 第31-37页 |
4.1.1 目的 | 第31页 |
4.1.2 方法 | 第31-33页 |
4.1.2.1 被试 | 第31页 |
4.1.2.2 设计 | 第31页 |
4.1.2.3 材料 | 第31-32页 |
4.1.2.4 流程 | 第32-33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4.1.3.1 回忆成绩 | 第34页 |
4.1.3.2 总项学习判断 | 第34-37页 |
4.1.3.3 讨论 | 第37页 |
4.2 实验2a:呈现顺序对逐项学习判断的影响:低中等关联词对学习判断的组间比较 | 第37-45页 |
4.2.1 目的 | 第38页 |
4.2.2 方法 | 第38-39页 |
4.2.2.1 被试 | 第38-39页 |
4.2.2.2 设计 | 第39页 |
4.2.2.3 材料 | 第39页 |
4.2.2.4 流程 | 第39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4.2.3.1 回忆成绩 | 第40页 |
4.2.3.2 学习判断 | 第40-43页 |
4.2.3.3 学习判断准确性 | 第43-44页 |
4.2.3.4 讨论 | 第44-45页 |
4.3 实验2b:呈现顺序对逐项学习判断的影响:中等关联词对学习判断的组间比较 | 第45-52页 |
4.3.1 目的 | 第46页 |
4.3.2 方法 | 第46-47页 |
4.3.2.1 被试 | 第46页 |
4.3.2.2 设计 | 第46-47页 |
4.3.2.3 材料及流程 | 第47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4.3.3.1 学习判断 | 第47-48页 |
4.3.3.2 学习判断准确性 | 第48-50页 |
4.3.3.3 讨论 | 第50-52页 |
5 总讨论 | 第52-59页 |
5.1 内外部线索对元记忆监测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 信念的作用以及锚定假说的解释 | 第54-57页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