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评价功能应试化 | 第9页 |
1.1.2 评价内容局限化 | 第9页 |
1.1.3 评价主体单一化 | 第9-10页 |
1.1.4 评价方法简单化 | 第10页 |
1.1.5 评价结果呈现形式模式化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2.2 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2.2.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2.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3.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现状调查 | 第16-23页 |
3.1 研究流程 | 第16-17页 |
3.1.1 准备阶段 | 第16-17页 |
3.1.2 施测阶段 | 第17页 |
3.1.3 完成阶段 | 第17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18-19页 |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9-23页 |
3.4.1 教师卷结果 | 第19-21页 |
3.4.2 学生卷结果 | 第21-23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23页 |
4.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教学实验 | 第23-25页 |
4.1 研究流程 | 第23-24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4.3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4.3.1 前测 | 第24-25页 |
4.3.2 后测 | 第25页 |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25-35页 |
5.1 实现评价内容全面化 | 第26页 |
5.1.1 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 第26页 |
5.1.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 第26页 |
5.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 第26页 |
5.2 实现评价主体开放化 | 第26-30页 |
5.2.1 自我评价 | 第27-28页 |
5.2.2 互相评价 | 第28-29页 |
5.2.3 集体评价 | 第29-30页 |
5.2.4 家长评价 | 第30页 |
5.2.5 社会评价 | 第30页 |
5.3 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 第30-31页 |
5.3.1 口头评价 | 第30页 |
5.3.2 书面评价 | 第30-31页 |
5.3.3 网络评价 | 第31页 |
5.4 实现评价形式过程化 | 第31-32页 |
5.5 实现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多元化 | 第32-33页 |
5.5.1 符号式呈现方式 | 第32页 |
5.5.2 评语式呈现方式 | 第32-33页 |
5.5.3 成果展示式呈现方式 | 第33页 |
5.6 结束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55页 |
附录Ⅰ 教学示例 1 自我评价 | 第37-40页 |
附录Ⅱ 教学示例 2 两人互评 | 第40-42页 |
附录Ⅲ 教学示例 3 集体评价 | 第42-44页 |
附录Ⅳ 教学示例 4 家长评价 | 第44页 |
附录Ⅴ 教学示例 5 口头评价 | 第44-45页 |
附录Ⅵ 教学示例 6 巩固式评语 | 第45-46页 |
附录Ⅶ 教学示例 7 鼓励式评语 | 第46-47页 |
附录Ⅷ 教学示例 8 商榷式评语 | 第47-48页 |
附录Ⅸ 教学示例 9 启发式评语 | 第48-50页 |
附录Ⅹ 教学示例 10 成果展示式呈现方式 | 第50-51页 |
附录Ⅺ 小学语文习作评价现状调查(教师卷) | 第51-53页 |
附录Ⅻ 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评价现状调查(学生卷)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