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三、研究价值和创新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一) 理论研究部分 | 第12-13页 |
(二) 实证研究部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一) 生物学核心素养 | 第15-17页 |
(二) 生命观念 | 第17-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 自然辩证法 | 第19页 |
(二) 生命科学哲学 | 第19-20页 |
(三) 系统论 | 第20页 |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33页 |
第三章 生命观念的内涵分析 | 第33-43页 |
一、生命观念内容的理论来源 | 第33-35页 |
(一) 课程标准 | 第33-34页 |
(二) 科学自然观 | 第34页 |
(三) 生命科学哲学 | 第34页 |
(四) 系统论 | 第34-35页 |
二、结构与功能观 | 第35-39页 |
(一) 自然观角度认识 | 第35-37页 |
(二) 系统论认识 | 第37页 |
(三) 生命科学哲学认识 | 第37-39页 |
三、物质与能量观 | 第39-43页 |
(一) 自然观角度认识 | 第39-40页 |
(二) 生物科学哲学认识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必修一模块蕴含的生命观念分析 | 第43-71页 |
一、必修一模块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分析 | 第43-62页 |
(一) 分子水平 | 第43-49页 |
(二) 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观教学研究现状 | 第49-52页 |
(三) 细胞水平 | 第52-58页 |
(四) 细胞水平的结构与功能观教学研究现状 | 第58-62页 |
二、必修一模块中的物质与能量观分析 | 第62-71页 |
(一)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 第63页 |
(二) 物质的跨膜运输 | 第63-65页 |
(三) 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物质与能量观教学研究现状 | 第65页 |
(四) 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 | 第65-68页 |
(五) 能量转换与物质变化的物质与能量观教学研究现状 | 第68-7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71-77页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一) 必修一模块生命观念教学研究的整体表现 | 第71页 |
(二) 结构与功能观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71-72页 |
(三) 物质与能量观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72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三、教学建议 | 第73-77页 |
(一) 深刻认识生命观念 | 第73-74页 |
(二) 必修一模块生命观念需从两个方面深入理解 | 第74-75页 |
(三) 将生命观念教学融入教学设计中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