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6-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1.3.1 国外融资租赁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6-29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第2章 融资租赁及其税收政策理论 | 第29-4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9-32页 |
2.1.1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 | 第29-30页 |
2.1.2 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 | 第30-31页 |
2.1.3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 | 第31-32页 |
2.2 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2.2.1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 第32-33页 |
2.2.2 凯恩斯主义税收理论 | 第33页 |
2.2.3 内生增长理论 | 第33-34页 |
2.2.4 “拉弗曲线”理论 | 第34-35页 |
2.3 融资租赁的制度经济学阐释 | 第35-37页 |
2.3.1 融资租赁的“交易成本” | 第35-36页 |
2.3.2 融资租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 | 第36-37页 |
2.4 融资租赁的财务决策及法律理论 | 第37-41页 |
2.4.1 税率差别论 | 第37-38页 |
2.4.2 债务替代论 | 第38页 |
2.4.3 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论 | 第38-39页 |
2.4.4 融资租赁的“四大支柱理论” | 第39-41页 |
第3章 融资租赁发展概况及我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分析 | 第41-90页 |
3.1 世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概况 | 第41-46页 |
3.1.1 世界融资租赁交易的规模与增长率 | 第41-42页 |
3.1.2 世界融资租赁交易的国别分布情况 | 第42-44页 |
3.1.3 世界融资租赁市场的租赁渗透率 | 第44-46页 |
3.2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概况 | 第46-55页 |
3.2.1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 第46-47页 |
3.2.2 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历程 | 第47-49页 |
3.2.3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格局 | 第49-54页 |
3.2.4 我国融资租赁领域问题简析 | 第54-55页 |
3.3 我国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演变过程 | 第55-63页 |
3.3.1 初始阶段 | 第56页 |
3.3.2 税收政策反复调整阶段 | 第56-58页 |
3.3.3 逐渐清晰并趋于统一阶段 | 第58-60页 |
3.3.4 “营改增”阶段 | 第60-63页 |
3.4 我国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现状 | 第63-67页 |
3.4.1 流转税政策 | 第64页 |
3.4.2 所得税政策 | 第64-65页 |
3.4.3 进出口关税的有关政策 | 第65-67页 |
3.4.4 其他相关税收政策 | 第67页 |
3.5 我国融资租赁重点区域扶持政策比较 | 第67-84页 |
3.5.1 扶持政策的主要形式 | 第68-70页 |
3.5.2 重点区域扶持政策比较 | 第70-84页 |
3.6 我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84-90页 |
3.6.1 融资租赁流转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3.6.2 融资租赁所得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85-87页 |
3.6.3 融资租赁进口关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7页 |
3.6.4 融资租赁税收优惠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87-88页 |
3.6.5 融资租赁在税收立法方面尚不完善 | 第88-90页 |
第4章 税收和财政补助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90-103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90-92页 |
4.1.1 税收与财政补助对出租方促进机制研究 | 第90-91页 |
4.1.2 税收与财政补助对承租方促进机制研究 | 第91-92页 |
4.2 实证检验 | 第92-100页 |
4.2.1 模型检验 | 第92-98页 |
4.2.2 结果讨论 | 第98-100页 |
4.3 结论与启示 | 第100-103页 |
4.3.1 基本结论 | 第100页 |
4.3.2 启示 | 第100-103页 |
第5章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融资租赁影响实证分析 | 第103-111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103-105页 |
5.2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105-108页 |
5.3 实证结果及启示 | 第108-111页 |
第6章 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111-120页 |
6.1 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税收支持政策分析 | 第111-117页 |
6.1.1 税收支持政策 | 第111-116页 |
6.1.2 完善的税收法制建设 | 第116-117页 |
6.2 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启示 | 第117-120页 |
6.2.1 政府和监管的推动作用 | 第117-118页 |
6.2.2 税收支持政策的推动作用 | 第118-119页 |
6.2.3 租赁税收政策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 第119-12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30页 |
7.1 完善我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建议 | 第120-126页 |
7.1.1 推动融资租赁的相关立法 | 第120-122页 |
7.1.2 完善融资租赁的相关税种 | 第122-123页 |
7.1.3 完善融资租赁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123-125页 |
7.1.4 完善融资租赁的其他政策建议 | 第125-126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126-128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后记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