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印染废水的危害 | 第11页 |
1.2 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3 吸附剂的种类与特点 | 第12-13页 |
1.4 农林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3-14页 |
1.4.1 植物秸秆的组成与结构特性 | 第13-14页 |
1.4.2 农林秸秆作吸附剂的利用进展 | 第14页 |
1.5 纤维素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5.1 纤维素的物理改性 | 第14-15页 |
1.5.2 纤维素的生物改性 | 第15页 |
1.5.3 纤维素的化学改性 | 第15-16页 |
1.5.4 TEMPO-NACLO-NABR复合氧化体系 | 第16-17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7-18页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6.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6.3 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18页 |
注释 | 第18-23页 |
第2章 修饰芦苇秸秆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39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2.3.1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2.3.2 碱化修饰芦苇秸秆的结果 | 第27-29页 |
2.3.3 超声修饰芦苇秸秆的结果 | 第29-31页 |
2.3.4 TEMPO氧化修饰芦苇秸秆的结果 | 第31-33页 |
2.3.5 复合修饰芦苇秸秆的结果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第3章 TEMPO复合修饰对阳离子染料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39-50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阳离子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41页 |
3.3.2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1-47页 |
3.3.3 与其它吸附剂的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第4章 TEMPO复合修饰吸附材料对染料吸附动力学与吸附机理的研究 | 第50-68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0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5页 |
4.3.1 吸附等温线 | 第50-56页 |
4.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6-62页 |
4.3.3 吸附机理研究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注释 | 第67-68页 |
第5章 吸附剂的再生 | 第68-74页 |
5.1 前言 | 第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8-69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5.3.1 不同状态下芦苇秸秆的形貌 | 第69-70页 |
5.3.2 不同化学再生的效果研究 | 第70-71页 |
5.3.3 化学再生次数的效果研究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注释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