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网络途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24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选题意义第12-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六)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20-24页
        1.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2.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第21-22页
        3.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第22-24页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网络途径概述第24-31页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形成的原因第24-26页
        1.网络技术的普及性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第24页
        2.网络传播的多元性创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方式第24-25页
        3.网络参与的便捷性激励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行为第25-26页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的特点与优点第26-27页
        1.网络政治信息内容丰富第26页
        2.网络政治信息传递便利第26-27页
        3.网络政治参与方式便捷第27页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的主要载体第27-31页
        1.网站第28页
        2.论坛、博客第28-29页
        3.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QQ第29-31页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1-40页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1.网络政治信息的内容和传递难以监管第31-33页
        2.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效果差强人意第33-34页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37页
        1.网络平台的固有局限第34-35页
        2.大学生自身发展不足第35-36页
        3.现实社会的相关问题第36-37页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存在问题的影响第37-40页
        1.不利于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第37-38页
        2.不利于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第38-39页
        3.不利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第39-40页
三、完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网络途径的主要建议第40-53页
    (一)加强网络建设,健全网络政治社会化平台第40-44页
        1.规范网络平台,净化网络政治环境第40-42页
        2.建设主流网站,高扬主流政治文化第42-43页
        3.畅通网络渠道,增强网络政治互动第43-44页
    (二)增强学生素质,培养素养全面的“准政治人”第44-48页
        1.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夯实政治社会化的基础第44-46页
        2.培养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激发政治社会化的动力第46-47页
        3.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第47-48页
    (三)解决社会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第48-53页
        1.优化政治社会化环境,营造宽松政治氛围第48-49页
        2.加强政府形象管理,建构良性政治关系第49-51页
        3.加强线下教育引导,建强高校育人阵地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质腔体滤波器的结构优化和容性交叉耦合设计
下一篇:基于BSC的高校财务部门绩效评价研究--以Y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