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2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一般分析 | 第11-16页 |
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界定 | 第11-13页 |
2.1.1 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定义与特点 | 第11-12页 |
2.1.2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内涵 | 第12-13页 |
2.2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解读 | 第13-16页 |
2.2.1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2 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体系 | 第14-16页 |
3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6-20页 |
3.1 环境权理论 | 第16页 |
3.2 环境正义理论 | 第16-17页 |
3.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7-18页 |
3.4 利益衡平理论 | 第18-20页 |
4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现状审视 | 第20-24页 |
4.1 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 | 第20-21页 |
4.2 公众参与制度不明晰 | 第21-22页 |
4.3 融资保障制度缺失 | 第22-23页 |
4.4 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 | 第23-24页 |
5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的完善 | 第24-29页 |
5.1 确立城乡统筹的立法理念 | 第24页 |
5.2 健全安全监管制度 | 第24-26页 |
5.3 细化公众参与制度 | 第26-27页 |
5.4 建构融资保障制度 | 第27-28页 |
5.5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 第28-29页 |
6 结语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