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保险法令论文

新常态背景下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目的第8页
        1.1.3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9-10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9-10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10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0-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2 创新之处第11-12页
2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形势发展第12-16页
    2.1 新常态背景下失业保障法律制度一般分析第12页
    2.2 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第12-13页
    2.3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2.3.1 难以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社会阶层流动的需要第13-14页
        2.3.2 难以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的深度调整第14页
        2.3.3 难以满足新常态下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第14-15页
    2.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3 国外失业保障制度经验比较与借鉴第16-19页
    3.1 美国模式及其可借鉴处第16页
    3.2 德国模式及其可借鉴处第16-17页
    3.3 日本模式及其可借鉴处第17-18页
    3.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4 新常态背景下完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9-22页
    4.1 必要性分析第19-20页
        4.1.1 新常态背景下矛盾的缓和剂第19页
        4.1.2 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第19-20页
        4.1.3 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需要第20页
    4.2 可行性分析第20-21页
        4.2.1 经济可行性第20页
        4.2.2 政治可行性第20页
        4.2.3 文化可行性第20-21页
    4.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5 完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第22-31页
    5.1 失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第22-23页
        5.1.1 可选模式类型及评析第22页
        5.1.2 模式选择第22-23页
    5.2 完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第23-24页
        5.2.1 与新常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第23页
        5.2.2 坚持发挥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激励作用。第23页
        5.2.3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第23-24页
        5.2.4 坚持多种手段措施并举的原则第24页
    5.3 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设计第24-28页
        5.3.1 以政府为主体,多种社会主体参与为基本路线第24-25页
        5.3.2 分层分类推进失业主体就业的法律保障第25-26页
        5.3.3 建立城乡统一的失业保障体系第26页
        5.3.4 依法保障失业保险金的正常运转第26-28页
    5.4 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配套设施建设第28-30页
        5.4.1 加强失业预警系统建设,做好失业预防补救备案第28-29页
        5.4.2 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再就业培训的力度第29页
        5.4.3 做好失业保障的法治实践工作第29-30页
    5.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6 结语第31-32页
致谢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法律的有效性之重构--以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为视角
下一篇: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