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回起诉问题研究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驳回起诉的理论基础-诉权 | 第8-17页 |
| 一、关于民事诉权的理论学说 | 第8-11页 |
| (一) 私法诉权说 | 第8-9页 |
| (二) 公法诉权说 | 第9-10页 |
| (三) 二元诉权论 | 第10-11页 |
| 二、对诉权理论学说的评析 | 第11-13页 |
| 三、本文的立论基础 | 第13-17页 |
| (一) 诉权的表现形式 | 第13页 |
| (二) 诉权的特征 | 第13-14页 |
| (三) 诉权的作用 | 第14-17页 |
| 第二部分 驳回起诉的条件 | 第17-28页 |
| 一、不具备诉的可能性 | 第17-20页 |
| (一) 诉的可能性 | 第17-18页 |
| (二) 不具备诉的可能性的具体情形 | 第18-20页 |
| 二、不具备诉的必要性 | 第20-28页 |
| (一) 从当事人是否适格的角度来分析 | 第20-23页 |
| (二) 从是否具有诉的利益的角度来分析 | 第23-28页 |
|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驳回起诉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 第28-34页 |
| 一、现行驳回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 (一) 民事诉讼法108 条的性质不明 | 第28-30页 |
| (二) 法院主管范围过窄 | 第30-31页 |
| (三) 当事人适格条件规定不当 | 第31-32页 |
| (四) 缺乏诉的利益的规定 | 第32页 |
| 二、进一步改进我国驳回起诉制度的建议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