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前言第19-20页
符号与缩略语第20-21页
文献综述第21-61页
    第一节 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其生物修复第21-39页
        一 农药的发展历史和生产使用情况第21-23页
            1.农药的发展历史第21-22页
            2.国内外农药的生产、使用情况第22-23页
        二 农药残留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第23-25页
            1.农药的残留现状第23-24页
            2.农药的毒害作用第24-25页
        三 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第25-28页
            1.农药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第25-27页
            2.农药残留的微生物降解现状第27-28页
        四 农药残留的生物修复现状第28-31页
            1.原位(In situ)生物修复技术第29-30页
            2.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第30-31页
        五 多菌灵残留及其微生物降解情况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9页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方法研究概述第39-53页
        一 传统分类法第39-40页
        二 化学分类法第40-44页
            2.1 细胞壁组成第41-42页
            2.2 脂肪酸组成分析第42-43页
            2.3 醌组分分析第43页
            2.4 全细胞蛋白及核糖体蛋白电泳分析第43-44页
        三 遗传特征分类法第44-46页
            3.1 细菌G+Cmol%的测定第44-45页
            3.2 DNA-DNA杂交第45页
            3.3 RNA同源性分析第45-46页
        四 红球菌属分类进展第46-49页
            4.1 红球菌属分类历史第47-48页
            4.2 红球菌属鉴别特征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第三节 农药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第53-61页
        一 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53页
        二 农药污染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第53-58页
            1.农药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第54页
            2.化学农药对土壤物质循环的影响第54-56页
                2.1 氨化作用第54-55页
                2.2 硝化作用第55页
                2.3 反硝化作用第55页
                2.4 固氮作用第55-56页
            3.农药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56-58页
                3.1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56-57页
                3.2 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57页
                3.3 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3.4 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实验部分第61-144页
    第一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61-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1.1 试剂与培养基第61页
            1.2 降解菌的富集和分离第61页
            1.3 降解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第61-62页
            1.4 降解菌株16S rDNA序列的扩增与分析第62-63页
                1.4.1 菌体总DNA的提取第62页
                1.4.2 降解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扩增和酶连第62页
                1.4.3 普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62-63页
            1.5 降解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第63页
            1.6 多菌灵含量的测定方法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2页
            2.1 降解菌株的富集和分离第63-64页
            2.2 降解菌株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第64-65页
            2.3 降解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第65-66页
            2.4 降解菌株的16S rDNA鉴定第66页
            2.5 降解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6-68页
            2.6 环境条件对降解菌株生长的影响第68-72页
                2.6.1 温度对降解菌株生长的影响第68-69页
                2.6.2 pH值对降解菌株生长的影响第69页
                2.6.3 通气量对降解菌株生长的影响第69-70页
                2.6.4 NaCl浓度对降解菌株生长的影响第70页
                2.6.5 降解菌株的碳源利用情况第70页
                2.6.6 降解菌株的氮源利用情况第70-71页
                2.6.7 降解菌株的抗生素耐受情况第71-72页
        3 本章小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第75-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1.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试剂第75页
            1.2 菌株的培养和接种第75页
            1.3 土壤浸出液的制备第75页
            1.4 多菌灵含量的测定第75-76页
        2 结果与讨论第76-83页
            2.1 降解菌利用多菌灵作为唯一碳氮源利用情况第76-77页
            2.2 温度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77-78页
            2.3 pH值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78页
            2.4 盐浓度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78-79页
            2.5 通气量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79-80页
            2.6 接种量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80页
            2.7 添加营养物质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80-81页
            2.8 添加金属离子对降解菌降解多菌灵的影响第81-82页
            2.9 降解菌的降解谱第82-83页
        3 本章小结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三章 多菌灵降解菌dj1-6分类地位研究第85-10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90页
            1.1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第85页
            1.2 API鉴定系统分析第85页
            1.3 Biolog鉴定系统分析第85-86页
            1.4 菌株多相分类研究第86-88页
                1.4.1 细胞脂肪酸分析第86页
                1.4.2 醌组分分析第86-87页
                1.4.3 细胞氨基酸、糖组分分析第87-88页
            1.5 菌株基因型特性分析第88-90页
                1.5.1 菌株G+Cmol%的测定第88-89页
                1.5.2 DNA-DNA同源性测定第89-9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0-98页
            2.1 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第90-91页
            2.2 Biolog鉴定结果第91-93页
            2.3 API鉴定结果第93页
            2.4 细胞脂肪酸成分分析第93-95页
            2.5 细胞氨基酸、糖组分分析第95页
            2.6 菌株醌组分分析第95-96页
            2.7 菌株G+Cmol%含量测定第96-97页
            2.8 菌株DNA-DNA同源性分析第97-98页
        3 本章小结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四章 多菌灵降解菌dj1-6酶学特性研究第101-119页
        第一节 多菌灵降解酶提取方法研究第101-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1-102页
                1.1 菌株、培养基、试剂及仪器设备第101-102页
                1.2 粗酶液的制备第102页
                1.3 降解酶的定位第102页
                1.4 降解酶的类型第102页
                1.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0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2-106页
                2.1 菌株生长曲线和产酶曲线第102-103页
                2.2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103-104页
                2.3 常规提酶方法对提取量和酶活的影响第104页
                2.4 降解酶的定域第104-105页
                2.5 降解酶的类型第105-106页
        第二节 多菌灵降解酶粗酶液反应体系的建立第106-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6页
                1.1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第106页
                1.2 粗酶液的制备第106页
                1.3 酶活测定反应体系第106页
            2.结果与分析第106-109页
                2.1 pH对多菌灵酶促降解的影响第106-107页
                2.2 温度对酶促降解的影响第107页
                2.3 酶的反应进程曲线第107-108页
                2.4 酶浓度曲线第108-109页
        第三节 多菌灵降解酶的特性研究第109-112页
            1.材料与方法第109页
                1.1 菌种、培养基及试剂第109页
                1.2 降解酶的提取方法第109页
                1.3 酶活测定的反应体系第10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9-112页
                2.1 降解酶的酸碱稳定性第109-110页
                2.2 降解酶的热稳定性第110页
                2.3 金属离子对酶活测定的影响第110-111页
                2.4 表面活性剂对酶活测定的影响第111-112页
        第四节 多菌灵降解酶的初步分离纯化第112-1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2-113页
                1.1 菌种、培养基及试剂第112页
                1.2 降解酶的提取方法第112页
                1.3 酶活测定的反应体系第112页
                1.4 非变性蛋白质电泳相关试剂、溶液配方第112页
                1.5 降解酶的硫酸铵沉淀粗分第112页
                1.6 降解酶的考染和酯酶染色第112-113页
                1.7 降解酶的初步分离纯化第11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3-116页
                2.1 降解酶的硫酸铵沉淀粗分第113-114页
                2.2 降解酶的酯酶染色及酶谱分析第114-115页
                2.3 降解酶的初步分离纯化第115-116页
            3 本章小结第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第五章 多菌灵代谢途径分析第119-1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9-120页
            1.1 供试菌株、培养基、试剂第119-120页
            1.2 代谢产物提取方法第120页
            1.3 多菌灵HPLC-MS分析第1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0-125页
            2.1 菌株生长和降解的关系第120-121页
            2.2 代谢产物累积的HPLC检测第121-123页
            2.3 代谢产物的HPLC-MS分析第123-125页
        3 本章小结第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7页
    第六章 多菌灵降解菌dj1-6应用特性研究第127-144页
        第一节 环境条件对dj1-6降解土壤中多菌灵的影响第127-1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7-128页
                1.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土样第127-128页
                1.2 土壤中多菌灵及降解菌dj1-6的施用第128页
                1.3 土壤中多菌灵的提取及检测第1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8-134页
                2.1 土壤水分含量对降解的影响第128-129页
                2.2 土壤pH值对降解的影响第129-130页
                2.3 土壤温度对降解的影响第130页
                2.4 接种量多少对降解的影响第130-131页
                2.5 添加外源有机物质对降解的影响第131-132页
                2.6 灭菌和未灭菌土壤对降解的影响第132-134页
            2.7 淹水和非淹水条件对降解的影响第134-135页
        第二节 多菌灵和降解菌的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35-1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5-137页
                1.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土样第135页
                1.2 土壤中多菌灵及降解菌dj1-6的施用第135页
                1.3 土壤酶活性的检测第135-137页
                    1.3.1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第135页
                    1.3.2 土壤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第135页
                    1.3.3 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测定第135-136页
                    1.3.4 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第136-1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7-143页
                2.1 多菌灵的使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137-138页
                2.2 多菌灵的使用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138-140页
                2.3 多菌灵的使用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第140-142页
                2.4 多菌灵的使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第142-143页
            3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全文总结第147-149页
论文创新点第149-151页
附录1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第151-153页
附录2 降解菌株的16S rDNA序列第153-157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效应与催化湿式氧化的协同作用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酸化作用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