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1.1 多晶型与晶习 | 第9-13页 |
1.1.1 药物多晶型 | 第10-12页 |
1.1.2 茶碱多晶型 | 第12-13页 |
1.2 多晶型的影响因素 | 第13-18页 |
1.2.1 传统方法(过饱和度,温度和溶剂) | 第15-16页 |
1.2.2 添加剂 | 第16-17页 |
1.2.3 聚合物模板和自组装膜界面 | 第17页 |
1.2.4 激光诱导成核 | 第17-18页 |
1.2.5 在限制条件下的成核 | 第18页 |
1.3 添加剂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 第18-24页 |
1.3.1 小分子添加剂 | 第21-23页 |
1.3.2 大分子添加剂 | 第23-24页 |
1.4 生物大分子对结晶过程的影响 | 第24-25页 |
1.4.1 多肽 | 第24-25页 |
1.4.2 DNA | 第25页 |
1.5 模拟方法应用于结晶过程的研究 | 第25-27页 |
1.5.1 晶习预测 | 第26-27页 |
1.5.2 多晶型分析 | 第27页 |
1.6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模拟 | 第29-37页 |
2.1 药品与仪器 | 第29-32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1.3 表征仪器 | 第30-32页 |
2.2 前期处理 | 第32页 |
2.2.1 DNA 的预处理 | 第32页 |
2.2.2 茶碱溶解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3 添加剂对茶碱晶型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1 糖原对茶碱结晶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2 DNA 调控茶碱多晶型 | 第33-34页 |
2.4 分子动力学应用与茶碱成核过程 | 第34-35页 |
2.4.1 茶碱成核过程的模拟 | 第34页 |
2.4.2 成核过程分子相互作用 | 第34-35页 |
2.5 添加剂对茶碱晶面结合能的计算 | 第35-36页 |
2.5.1 晶习预测 | 第35页 |
2.5.2 结合能的计算 | 第35-36页 |
2.6 DNA 的添加及降温速率对甲糖宁多晶型的影响 | 第36-37页 |
2.6.1 DNA 的添加 | 第36页 |
2.6.2 降温速率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茶碱多晶型的分析 | 第37-48页 |
3.1 茶碱多晶型的晶体结构 | 第37-38页 |
3.2 茶碱各晶型排布分析 | 第38-43页 |
3.3 Hirshfeld surface 分析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添加剂对茶碱和甲糖宁多晶型的调控 | 第48-67页 |
4.1 糖原对茶碱的作用 | 第48-51页 |
4.1.1 快速降温结晶 | 第48-50页 |
4.1.2 程序降温结晶 | 第50-51页 |
4.2 DNA 对茶碱晶型的调控 | 第51-61页 |
4.2.1 蒸发结晶 | 第52-54页 |
4.2.2 程序降温结晶 | 第54-61页 |
4.3 DNA 的添加及降温速率对甲糖宁多晶型的影响 | 第61-66页 |
4.3.1 甲糖宁多晶型 | 第61-62页 |
4.3.2 DNA 的添加 | 第62-64页 |
4.3.3 降温速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使用分子动力学对茶碱成核和生长的研究 | 第67-77页 |
5.1 DNA 对茶碱成核过程的影响 | 第67-72页 |
5.1.1 成核过程的模拟 | 第67-71页 |
5.1.2 成核系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计算 | 第71-72页 |
5.2 DNA 对茶碱晶面结合能的计算 | 第72-75页 |
5.2.1 茶碱晶习的预测 | 第72-73页 |
5.2.2 晶面结合能的计算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