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规制“内部人控制”的法学探讨--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心的思考

导 言第8-10页
第一章 “内部人控制”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7页
    第一节 “内部人”的定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内部人控制”的涵义第11-13页
    第三节 对“‘内部人控制’弊端”的理解-- “内部人控制”双重性的探讨第13-14页
    第四节 “内部人控制”种类的理论基础第14-17页
        一、 “内部人控制”的种类第14页
        二、 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的法理基础第14-15页
        三、 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的理论分析第15页
        四、 两种内部人控制的共同法律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生成机理分析第17-25页
    第一节 “内部人控制”产生的一般原因及法理思考第17-21页
        一、 两权分离第17-19页
        二、 信息不对称性第19页
        三、 契约不完全性第19-21页
    第二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 弊端特殊生成机理之梳理第21-25页
        一、 原有改革思维的不当第21页
        二、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缺陷第21-22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政策上定位的偏差第22-23页
        四、 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缺乏第23页
        五、 充分信息披露制度的缺乏第23页
        六、 管理人员激励制度的欠缺第23-24页
        七、 管理人员约束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第24-25页
第三章 控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法律制度的现实选择第25-52页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控制“内部人控制” 法律制度构建的紧迫性第25-27页
        一、 银行经营人员利益最大化第25页
        二、 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第25-26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第26页
        四、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第26页
        五、 为腐败的滋生提供温床第26-27页
    第二节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般做法及国外公司控制模式的借鉴第27-32页
        一、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般做法第27-28页
        二、 国外两种不同的控制模式第28-30页
        三、 两种控制模式的比较第30-31页
        四、 我国选择治理结构时何去何从第31-32页
    第三节 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弊端基本法律制度的构建第32-52页
        一、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法律制度建构的探索第33-37页
        二、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的选择和建立第37-42页
        三、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法律制度的完善第42-43页
        四、 与经理激励相容的薪酬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43-45页
        五、 国有商业银行外部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第45-47页
        六、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健全第47-48页
        七、 与控制“内部人控制”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环境的培植第48-49页
        八、 控制“内部人控制”专门立法的设计-- 对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立法设计的探索第49-52页
结 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后 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大分子添加剂对茶碱和甲糖宁多晶型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烷基金刚烃及多环高密度碳氢燃料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