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遗传学论文

黄脊竹蝗转录组分析及其低温压力适应的分子机制探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7页
    1.1 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9-14页
        1.1.1 测序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第9-13页
        1.1.2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1.1.3 昆虫转录组研究概况第14页
    1.2 转录组学及其研究手段和意义第14-20页
        1.2.1 转录组与转录组学第14-15页
        1.2.2 转录组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应用第15-19页
        1.2.3 转录组研究的价值与前景第19-20页
    1.3 昆虫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机制第20-24页
        1.3.1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以及低温适应机制相关研究第20-22页
        1.3.2 热激蛋白家族研究概述第22-24页
    1.4 本研究对象—黄脊竹蝗第24-26页
        1.4.1 黄脊竹蝗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危害第24-25页
        1.4.2 黄脊竹蝗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第25-2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黄脊竹蝗转录组测序第27-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7页
        2.1.2 样本处理第27页
        2.1.3 实验器具准备第27页
        2.1.4 RNA的提取第27-28页
        2.1.5 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第28-29页
        2.1.6 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的统计、质控、去杂处理和序列的拼接第29-30页
        2.1.7 拼接结果的注释第30页
        2.1.8 GO分类第30页
        2.1.9 COG分类第30页
        2.1.10 KEGG代谢通路分析第30-31页
        2.1.11 SNP和SSR标记的发现第31页
        2.1.12 转录组结果与东亚飞蝗和蚜虫的比较第31-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2.1 转录组测序的组装与拼接第32-33页
        2.2.2 GO、COG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第33-38页
        2.2.3 SNP和SSR标记分析第38页
        2.2.4 转录组结果与东亚飞蝗和蚜虫的比较分析第38页
        2.2.5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低温压力适应分子机制第40-5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3.1.1 实验材料第40页
        3.1.2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第40-41页
        3.1.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41-42页
        3.1.4 热激蛋白家族基因分析第42-4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4-58页
        3.2.1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44-50页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实验第50-51页
        3.2.3 热激蛋白家族基因表达分歧第51-54页
        3.2.4 Hsp90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歧第54-56页
        3.2.5 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本人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酸性喜温硫杆菌中tetH和rpoS基因功能研究
下一篇:非辅因子依赖型高效木糖代谢途径适配菌株的功能基因组学分析